俄乌四年消耗战,对大国统一战争的启示!
俄乌冲突已经历时三年半。
接近四年的时间里,欧洲大陆陷入战争阴影,全球主要国家都被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牢牢牵制。
有人将俄乌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比,用政治和意识形态来描述这场冲突。美国拜登政府为了拖垮俄罗斯,还牵头组建了55国反俄联盟。这就不可避免的给这场战争加上了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欧洲利用一贯的话术,形容俄乌战争是野蛮侵犯文明,专制国家侵略自由世界。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前三百年,乌克兰一直是俄国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代表西方价值观,也不应该是西方的势力范围。
那么,西方为何歇斯底里,欧盟为何宁愿经济受冲击也要援助乌克兰?
关键一点在于,美欧把苏联解体,乌克兰等苏联加盟国独立看作是赢得冷战的胜利果实。俄罗斯重新控制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是对西方冷战胜利的反击。这是双方心知肚明而又不愿说破的本质问题。
因此,俄乌战争可以看作是阵营对抗,但又不是典型的意识形态战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体与西方没有区别。反俄阵营污名化普京和卢卡申科,目的是想渗透和控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冲突。否则,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也不会公开为俄罗斯说话,还一直强调这场战争不该爆发了。
事实是,战争有本质规律,不会因为政治立场而改变。战争的结果,从来不是自己口头上的正义或者意识形态色彩来决定,而是对抗各方的整体实力、军事爆发力、宏观战略、战术能力对抗的结果。
四年的俄乌战争,已经向世界证明,大国对决,局部的胜利无法决定战争走向,真正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与战略布局。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军事科技和组织动员能力,是决定战争结局的关键要素。
一、这场战争怪谁?
讨论俄乌战争的起因,反俄阵营第一句话一定是指责俄罗斯侵略。他们不会站在历史的是非曲直去看问题,因为一旦如此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关于战争起因的探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本人堪称是同道中人。特朗普将俄乌战争的爆发归因于美国拜登政府反俄执念,在俄乌之间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完全不顾俄罗斯的安全诉求。
世人皆知,正是冷战后北约不断东扩、2014年乌克兰广场政变后全面倒向西方,以及乌克兰反俄群体持续八年攻击并屠杀俄语族群,导致顿巴斯战争升级,最终在2022年引爆了俄乌战争。
从俄乌战争前的局势看,战争从204年西方利用橙色革命介入乌克兰选举,渗透到俄罗斯家门口,就已经注定要爆发了。乌克兰泽连斯基政权,一直推动乌克兰民族主义和仇俄反苏宣传,引发了对俄语族群的种族迫害妄想症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反俄阵营试图强调乌克兰的主权,问题在于,俄语族群是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这些人有没有人权?有什么理由任由乌克兰新纳粹屠杀?
面对迫害俄语族群的反抗是必然之举,遭遇屠杀向俄罗斯求助是明智的选择。俄罗斯出兵干涉,保护俄语族群,是负责任的行为。这一点,是大国的特权,也是国际社会不变的本质。大国如果放弃实力优势,天天和小国打口水战,争论是非对错,才是愚不可言的行为。
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后,还期待俄罗斯继续衰弱甚至解体,一直想控制苏联加盟国与俄罗斯对抗,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推动力!没有美欧怂恿支持,乌克兰绝不敢与俄罗斯对决!
二、速决战幻想破灭!
2022年2月22日,俄罗斯发动闪电战,意图通过占领基辅实现战略目标。
2月24日俄军发起突袭,试图通过直升机机降快速夺取安东诺夫机场为后续地面部队推进创造条件。然而,乌军通过猛烈炮击成功阻止了俄军后续部队的降落,导致俄军空降兵逐渐丧失斗志并溃逃。
尽管安东诺夫机场距离基辅仅10公里,拥有适合重型运输机起降的跑道,但俄军未能实现闪电战构想。
乌军通过有效防御,使俄军无法将机场作为快速推进的空中桥头堡。
俄军大部队跟进计划因为机场被封锁而未能实施。这一失败直接影响了俄军对基辅的合围与突击行动。
现代战争技术对防御方有天然优势,在全息监控、远程打击和防空体系的防护下,速决战的难度极高。
俄军贸然采取速决战,主要原因是战略情报失误、战术缺乏灵活预案。
毋庸讳言,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太过托大。也许是2014年轻松吞并克里米亚,使俄罗斯误判了乌克兰的军事实力。
俄罗斯情报部门贪腐行动经费,导致战略情报缺失,甚至认为俄军所到之处,乌军会放弃抵抗,乌克兰带路党会举旗迎接王师。
这种失误,直接导致俄罗斯第一阶段的行动遭遇重挫。
速战战计划破灭后,俄军分散在乌克兰各地,遭遇乌军各种突袭,造成重大损失,导致局势全面失控。
2022年5月开始,乌军大举反攻,俄军装备人员损失过半,几乎丢掉了所有新进入的领土。最后凭借苏洛维金防线才稳住阵脚。到了2022年7月,这场战争就由俄罗斯设想的速决战变成了消耗战,战争形式回到了一战时期的堑壕战!
三、消耗战损失惨重!
从军事理论来看,消耗战是一种以耗尽对手资源、拖垮对手士气和组织能力为核心的战争模式。
俄乌战争的堑壕战和城市攻坚战,破坏力远超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这是因为,苏联长期将乌克兰作为对抗北约的第二道防线,修建了大量的战争堡垒。苏联建筑墙体厚,窗户小,非常适合防御作战。这就导致只有把城市建筑夷为平地,才能完成占领!俄军进攻作战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在乌军铺天盖地的无人机袭击下,装甲力量损失极快,如今只能依靠摩托车和全地形车进行分散突击。
这种战术,非常不利于攻坚作战,所以俄军主要依靠空天军投掷FAB系列重型航空炸弹摧毁乌军阵地。
战争形态与传统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乌双方只能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四、战略均势!
由于反俄阵营一直援助乌克兰,截至目前,俄罗斯尚未形成绝对优势,也难以发起有规模的歼灭战。
乌克兰在人员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只要西方援助不断,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战争只能在消耗战和局部歼灭战交替,直至俄乌一方出现战略性崩盘,或者被迫谈判。
俄乌战争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国的综合国力,面对对立阵营的代理人战争,其实并不占据优势。
唯有阵营对阵营,才有赢得胜利的机会。
五、战争规律与经验!
无论战况如何,战争规律从未改变。消耗战、持久战和速决战之类的战争形式,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构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德国在二战前期战无不胜的闪电战,遇到了拥有纵深优势的苏联,就赢不下来了,关键是综合国力耗不过美国援助下的苏联。
俄乌战争证明北约先进昂贵的军事装备,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长期消耗战。四年战争下来,北约各国的军工产能根本撑不起持续大战。
持久长期的消耗战,最终还是比拼资源能力和军工产能,还有内部的团结和动员能力。
六、对大国统一战争的启示!
俄乌战争对大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速战速决往往是幻想,持久战、消耗战才是常态。大国统一战略需要耐心布局,确保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优势,而非急于求成。
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综合实力的优势才能在冲突中提供战略主动。局部优势只能带来短期战果,无法改变整体战略局势。大国统一必须确保各方面综合实力强大,才能在潜在冲突中保持主动。
高端武器和领先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长期持续的生产能力更为关键。大国统一战争时,必须在技术领先的同时,确保持久战消耗战的优势。
战争的持续能力不仅取决于军队,还需要政治稳定,获得民众支持。内部稳定是外部行动的基础。
外部干预会影响战争走向。
大国统一与崛起是长期博弈的结果。俄乌战争为我们提供了镜鉴,唯有综合实力和战略耐心,才能确保国家利益和历史使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