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房产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中国人。 真正让人后脊背发凉的恐惧,往往不来自于战场上的枪炮声,而是来自于必须眼睁睁看着自己前半生所有的积累,在一个注定无解的死局里彻底清零。 那些旅居日本的华人,此刻心里最沉重的大石头,压根不是虚无缥缈的生死,而是每一分实打实的生存筹码——房子、铺子、签证,以及那些根本带不走的根基。 你得先明白这群人的家底是怎么来的。别总觉得能出国的都是挥金如土的富豪,那绝对是对大多数在日华人的误解。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背着蛇皮袋、还要在这边端盘子、甚至在工厂流水线上熬大夜,硬生生靠着省吃俭用才在日本扎下根的“苦行僧”。 他们的房产,是在异国他乡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背后的房贷甚至还要还上好些年。这不仅仅是几张房产证的问题,你想想当年的泡沫破裂,日本房价一跌就是二十年,那惨痛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真要动荡起来,手里的房子立马变成没法变现还要倒贴贷款的“负资产”,对于这些仅仅想靠积蓄养老的中产或工薪阶层来说,这就是半辈子心血一夜蒸发的绝望。 更绝望的还有那些在池袋、难波街头开餐馆和便利店的小老板们。平日里看着风光的中华街,一旦局势紧张,那就是物流截断和物资匮乏的风暴眼。 日本这地方80%的日用品都得靠进口,海上运输线一断,别说生意了,连吃饭都成问题。存货最多只能撑两个月,之后怎么办? 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断货、停业,甚至像去年福岛地震时那样被洗劫一空。这种恐慌是有先例的,没人敢拿自己的全部身家去赌一个人性本善。 除此之外,一种被社会体系抛弃的“孤岛感”才是最蚀骨的。在国内,无论发生什么,你的身后站着国家;而在那边,一旦开战,你就成了没有安全网的“外人”。 日本的医疗系统虽然平时看着完善,但在战时肯定是优先保障他们自己人和军人,那些需要定期开处方药治疗慢性病的华人,可能连最基本的救命药都拿不到。 更有甚者,参考二战期间的历史阴影,在这个特殊时刻,“华人”这个身份甚至可能招致“敌国公民”式的监视和排挤。 那种无力感还会延伸到金融层面。不管是汇率崩盘还是股市暴跌,你在银行里的钱可能说冻结就冻结。 别忘了2016年日本搞负利率时都出现过挤兑,真到了非常时期,外汇管制的大闸一落,所有的转账渠道统统封死。 想转移资产?早就来不及了。你只能看着账户里的日元像废纸一样贬值,甚至有可能被强制要求“献金”。 最让人揪心的其实是下一代。那些在日本公立学校读书的孩子,有的生在那边长在那边,突然间因为战争要回国,这就是把他们连根拔起。 转学手续繁琐不说,这些孩子很多连中文课本都读不顺溜,完全适应不了国内的节奏。 而那些嫁给日本人或者在这边组建了跨国家庭的人更是进退两难,回国意味着抛弃配偶和那边的家业,留下则要面对随时可能被收回的签证,一不小心就成了无法续签的“黑户”。 所以别轻易说他们“想多了”或者“不够勇敢”。这种焦虑,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前方都是悬崖。 他们是在两个庞大国家机器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人,那种可能失去一切尊严和生存底线的恐惧,才是每一个成年人深夜里最真实的梦魇。 信息源:《在日本外国人数再创新高 华人数量超百万》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