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日本,我们一定要学俄罗斯!日本不怕我们的航母,不怕我们的轰炸机,甚至不怕我们的核武器,日本真正怕的是中国破釜沉舟的决绝!是精准锁喉的战略决绝!是直击其死穴的狠劲! 高志凯教授说的那句“借日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动武”,道出了硬实力的底气。我们手里握着东风快递的全球覆盖网络,航母一艘接一艘下水,按理说这就是绝对的碾压局。 可奇怪的是,这种实力的代差并没有完全堵住日本政客的嘴。你看高市早苗这帮人,转身对着大洋彼岸时腰弯得像只虾米,面对我们时却敢拍着桌子喊“存亡危机”,甚至在那片敏感海域搞“灰色地带”的小动作。 这背后的反差,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怕死吗?恐怕不是。看看北海道那边的反应就明白了:当地老人一提起“毛子兵”,至今还会下意识地打哆嗦。 这种刻进骨子里的恐惧,不是靠单纯的装备参数堆出来的,而是靠那股子把棋盘掀翻、把规矩踩碎的“狠劲”锤出来的。 这就得说到那个把日本拿捏得死死的“北方邻居”了。在处理所谓的领土争端时,俄罗斯从不跟日本玩文字游戏。 当年梅德韦杰夫也好,俄军的高官也罢,那是真敢大摇大摆地登上那些争议岛屿。甚至有俄军的反潜机直接把那里的机场当自家后院降落。 对于这种贴脸输出,东京方面能做的,除了例行公事的“遗憾”和只有自己听得见的抗议,连半个实操性的反制动作都拿不出手。 因为他们心里有本账:这邻居是不讲“严重抗议”的,惹急了他是真会把反舰导弹架到你卧室窗户底下的。 这才是真正的威慑美学:不是让你计算战争的胜率,而是让你确信毁灭的必然。 回忆一下几十年前的历史账单,1945年那场席卷东北的风暴,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击溃。那是连工厂里的铁轨螺丝都被撬走、几十万战俘被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的彻底清算。 这种物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摧毁,让日本至今都记得那种零下40度冻土里的绝望。反观我们,讲究仁至义尽,连海警船哪怕被撞了都克制着不开火,这就给了那帮机会主义者一种错觉:只要不碰红线,依然可以在边缘疯狂试探。 其实,日本这个国家的软肋极其明显,它就是个挂在海上的“孤儿”。九成以上的石油、七成以上的粮食全靠海运。 俄罗斯把那个叫“舞会”的岸基导弹系统往鄂霍次克海一架,加上常年的实弹演习,实际上就是把日本北边的海上喉咙给扼住了。这比什么外交辞令都好使。 现在,局势的棋局正在悄然变化。我们也在看这盘棋,也开始有了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东风-21D这种“杀手锏”早就不仅仅是纸面数据,而是悬在日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关键的是经济脉络,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再加上对南海和马六甲这些海上生命线的掌控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复刻那种“精准锁喉”的窒息感。 之前我们忙着发展,给和平留了太多窗口期,导致有些人误以为这是软弱。但现在中俄舰队在西太平洋的联合巡航已经常态化,每一次舰队经过日本家门口,都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他们:你们赖以生存的航道,其实时刻都在我们的准星里。 看看俄罗斯对待非法越界渔船的态度——没有什么喊话驱离,只有警告射击。甚至在1995年,一颗试射导弹的弹头擦着北海道落下,东京股市立马暴跌5%。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对于这种欺软怕硬的角色,让他明白“底线”在哪里的唯一方式,不是谈判桌上的温言细语,而是实打实让他感到肉疼的实际控制。 现在的中国,有能力保护海外公民撤离,也就同样有能力让挑衅者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历史教育我们要以史为鉴,但对于那些选择性失忆、只记得原子弹不记得钢铁洪流的人来说,唤醒记忆的最好方式,就是把那种“不讲道理”的压迫感重新摆在他面前。 当东风的轰鸣声成为悬在头顶的常态,当海上的生命线随时可能被切断的恐惧成为现实,那些还想在台海问题上蹦跶的政客,自然会学会什么是“闭嘴”。对付这一类角色,无论你说多少道理,都不如展示一次攥紧的拳头来得管用。 信息源:《看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