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情,我能笑一年。   欧盟这一巴掌扇过来,我估计他自己都懵了。前脚刚宣布,说

史之春 2025-10-22 22:44:43

这剧情,我能笑一年。   欧盟这一巴掌扇过来,我估计他自己都懵了。前脚刚宣布,说你们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太牛了,不许来我们这儿投标超过500万欧的项目。后脚,咱们财政部就把公告贴出来了。   先说说欧盟这波操作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搞了个叫“国际采购工具”的法案,说是用来对付那些“市场不对等”的国家。之前调查了九个月,说咱们中国政府采购时优先选国产设备,限制了他们的企业进来,所以要报复。   具体就是发了个条例,不让中国企业参与欧盟里那些超过500万欧元(差不多四千多万人民币)的医疗器械采购项目,就算是欧洲本地企业中标了,从中国买的设备或者分给中国企业做的活儿也不能超过一半。他们还说这政策要持续五年,要是觉得咱们没“改正”,还能再续五年。   欧盟这么干,表面看是要“公平”,其实骨子里是怕了。这些年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确实越来越争气,像能治癌症的质子放疗机器、高端磁共振这些以前被欧美垄断的设备,咱们现在都能造了,而且质量好还划算,在欧洲市场卖得不错。   2024年咱们医疗器械出口欧洲的比例快到三成了,欧洲那些老牌企业肯定着急。他们拿“市场不对等”当借口,其实就是想靠行政手段把中国企业挡在门外,保住自己的地盘。还有个小算盘是想逼咱们开放市场,让他们的设备能更顺利地进中国政府采购的名单。   可他们千算万算,没料到中国反击来得这么快、这么准。欧盟那边刚公布限制条例没几天,咱们财政部就紧跟着贴出了公告,明确说要对从欧盟进口的部分医疗器械采取对等的相应措施。这一下可太妙了,妙就妙在“对等”俩字——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既没加码也没手软,让他们挑不出理来。   而且咱们的反击正好打在欧盟的痛处上,欧洲医疗器械市场虽然大,但中国市场对他们更重要,好多欧洲企业指着中国吃饭呢。就说意大利吧,2024年卖给中国的医疗器械就涨了9%,还组团来中国参加医疗展会,想跟咱们合作开拓市场,这一下限制下来,这些企业肯定得给欧盟施压。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这限制看着挺狠,其实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这也是为啥说这剧情能笑一年。他们限制的是500万欧元以上的大单,可咱们的企业压根没多少这样的订单。像迈瑞、联影这些龙头企业都说,之前很少参与欧盟的政府采购,超过500万欧元的订单更是少见。受影响的基本就是那些超高端的大家伙,大部分医疗器械生意压根碰不着这个门槛。等于欧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个政策,结果没伤到咱们多少,反而先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还有更讽刺的地方,欧盟口口声声说咱们“限制进口”,可他们自己的企业在中国活得滋润着呢。意大利的医疗企业跟咱们合作得火热,把他们的技术和咱们的生产能力结合起来,一起做全球生意;其他欧洲国家的设备也在咱们市场有不少份额。   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又搞限制,这不就是典型的“又要又要”嘛。现在中国一反击,他们那些想赚钱的企业肯定得跟欧盟委员会闹,内部先乱了阵脚。   最逗的是欧盟自己的逻辑矛盾。他们说中国设备太牛了才限制,这不正好承认咱们的技术实力了吗?以前还说咱们只能造中低端设备,现在却因为高端设备厉害而搞封锁,这脸打得可真响。   而且他们搞限制的程序都有点仓促,连自己国家的首都规划部门都没把手续捋顺,就急着宣布,生怕晚了中国企业又抢了他们的生意。结果反击一来,自己倒先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说白了,欧盟就是想靠限制保住自己的地位,没成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的反击精准又有力,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又让他们内部产生了矛盾。   更可笑的是欧盟那副“又怕又恨”的样子,一边承认中国设备厉害,一边又搞小动作,最后还没伤到别人,先把自己弄得骑虎难下。这剧情反转得太快,也太讽刺,可不就值得笑一年嘛。   说到底,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谁能靠封锁保住的了,真有本事就靠技术竞争,搞这些小手段,最后只能是自讨没趣。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