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把自己表扬1个小时,中国只说了一句话:从今往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不再寻求特别待遇! 这场会议本是为推动全球发展议题而设,贸易规则改革成为绕不开的焦点。 美方代表的发言从关税政策讲到产业补贴,用大量数据论证自身政策对全球贸易的 “贡献”,时长恰好超过一小时。 发言中多次提及世贸组织改革,暗示部分成员的特殊待遇已 “不合时宜”,言语间指向中国等发展中大国。 就在美方发言结束后不久,李强总理在主旨讲话中明确作出中国不再寻求新的特别待遇的表态。 这句话并非即兴而言,而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阶段与多边贸易体制现状的深思熟虑。会议结束当天,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便向总部日内瓦提交正式立场文件,将这一表态转化为书面承诺。 世贸组织的特别待遇条款核心是允许发展中成员在履行义务时享有灵活性,比如更长的实施期限、更低的减让标准等。 中国自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曾依据相关条款逐步开放市场,这些安排为国内产业适应全球化提供了缓冲期。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中国在多个领域已具备与发达国家对等参与竞争的能力。 中国的表态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当天就在社交媒体发文,对中国的决定表示赞赏,称其展现了 “领导力”,为停滞已久的世贸组织改革注入动力。 多个发展中国家代表私下表示,中国的举动既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又没有放弃发展中国家身份,为其他国家作出示范。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在次日的吹风会上进一步阐释立场。他强调中国的承诺限定于 “当前和未来谈判”,过去已达成协定中的特殊待遇条款完全保留。 这意味着中国在农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已享有的安排不受影响,调整的只是新谈判中的权利主张。这种精准界定,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美国杂志援引前贸易副代表卡特勒的话指出,中国的声明与美国拖欠世贸组织会费的行为形成对比,有助于证明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承诺。 这一表态有望缓和中美在贸易领域的长期分歧,为双方在世贸组织改革议题上的合作创造可能。 中国的选择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和外贸体量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 2024 年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 18%,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之一的地位。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的底气。 但中国并未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 中国已对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 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并在推进对非洲 53 个建交国的同类举措。 这些行动与不寻求新特殊待遇的表态形成呼应,展现了兼顾自身发展与国际责任的平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的解读道出关键,中国不为自己寻求新待遇,却坚决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维护应有权利。 这种立场让多边贸易体系的普惠包容原则得以延续,避免了因个别国家施压而导致规则向单一方向倾斜。 那句简短的表态,正在转化为推动全球经贸治理的实际力量。 世贸组织各成员已开始就中国提出的立场文件交换意见,原本僵持的改革谈判出现松动迹象。 中国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出最坚定的信号: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担当比空谈更有力量,行动比表态更能致远。这种务实作风,正是当前动荡的国际经贸环境中最可贵的正能量。
美国把自己表扬1个小时,中国只说了一句话:从今往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不再寻求特别
文人学社
2025-09-27 11:55: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