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动用了否决权!9月1日,印度媒体称,印度否决阿塞拜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是阿

鉴清评趣 2025-09-04 10:38:05

印度动用了否决权!9月1日,印度媒体称,印度否决阿塞拜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是阿塞拜疆的巨大挫折!!阿塞拜疆有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的巨大野心。但它在辛多尔行动期间公开支持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现在,印度已经阻止阿塞拜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2025年5月当时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辛多尔行动”军事冲突,印度出动战机轰炸争议区域,巴基斯坦则启动防空系统反击。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阿塞拜疆外交部突然发布声明,公开谴责印度的军事行动,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这一表态看似中立,实则踩中了印度的雷区——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是“铁杆盟友”,两国自苏联解体后便在军事、能源领域深度绑定,巴方更在纳卡冲突中为阿塞拜疆提供武器支援。 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已持续70余年,双方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场合频繁交锋,阿塞拜疆的“站队”无疑让印度如鲠在喉。 更让印度恼火的是,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兄弟情”。2019年,两国贸易额突破45亿美元,还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2020年纳卡冲突中,土耳其直接派兵协助阿塞拜疆作战,并提供无人机等先进装备。 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多次在联合国场合为巴基斯坦发声,甚至将克什米尔问题称为“穆斯林世界的共同关切”。在印度看来,阿塞拜疆、土耳其、巴基斯坦已形成“亲巴三角”,若放任阿塞拜疆加入上合组织,等于在组织内部安插了一个“反对派据点”——毕竟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反恐议题常涉及南亚局势,印度担心自己的提案会被这三国联合抵制。 事实上,印度的“否决权战术”早有预谋。2025年天津峰会前,印度曾向中方施压,要求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排除在参会名单外,甚至放话“若两国参会,莫迪将缺席峰会”。 尽管中方未理会这一要求,但印度随即展开报复:国内贸易商联合会宣布中止与两国的进出口合作,在线旅游平台下架阿塞拜疆旅游产品,部分高校切断与土耳其高校的学术交流,民航部门还撤销了土耳其企业在印度机场的服务合约。 这些动作看似分散,实则形成了一套“组合拳”——通过经济、文化、学术领域施压,向阿塞拜疆传递明确信号:若想加入上合组织,必须先与巴基斯坦、土耳其划清界限。 阿塞拜疆的“入群”野心并非一时兴起。作为南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大国,其石油储量达70亿桶,天然气储量2.6万亿立方米,是中欧班列经里海运输线的重要节点。 2023年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阿能源贸易额同比增长30%,双方还计划共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若能加入上合组织,阿塞拜疆不仅可深化与中俄的能源合作,还能通过组织框架提升国际话语权。 然而,印度的一票否决让这一切化为泡影——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新成员加入需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印度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其反对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场风波暴露了上合组织扩员机制的潜在风险。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始终秉持“协商一致”原则,但这一模式在成员国利益分歧加剧时可能陷入僵局。 印度自2017年加入后,多次在军事演习、反恐声明等议题上“唱反调”:2023年新德里峰会因莫迪坚持线上举办,导致普京无法当面商讨中俄印三角军事合作;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莫迪缺席并提议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试图稀释中俄主导权。 此次否决阿塞拜疆,被外界视为印度“以小博大”的又一次尝试——通过阻挠扩员,向其他成员国展示其在组织内的“关键影响力”。 对阿塞拜疆而言,此次挫折或许是一记警钟。尽管其与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盟友关系符合自身地缘战略需求,但在国际组织中,小国往往需要在“选边站”与“左右逢源”间寻找平衡。 数据显示,阿塞拜疆对印度年出口额不足200万美元,而印度从阿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8%——若印度真以能源合作施压,阿塞拜疆的经济损失将远超政治收益。 印度此举究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之举,还是将双边矛盾强加于多边平台的“自私行为”?上合组织未来扩员是否会因成员国利益分歧陷入停滞?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