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冰称小米最重要的是交付手里的订单【有车企缺订单,小米汽车缺产能丨一分钟财报】8 月 19 日,小米集团公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在汽车业务的强劲拉动下,集团总收入达 1160 亿元,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经调整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其中,汽车业务的表现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销量、平均售价和毛利率同时跃升。
当季小米交付 8.1 万辆新车,汽车营收约 206 亿元、已占集团总收入近两成。随着高配车型(如 SU7 Ultra)交付增加,单车均价(不含税)环比提升 1.6 万元至 25.4 万元;季度毛利率在全行业深陷价格战时依然上升到 26.4%。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小米不参与价格战、内卷,当下最重要的仍是 “最重要的是交付手里的订单”。
截至 7 月底,小米两款车型的未交付订单超过 40 万辆。此外,官网显示目前 YU7 标准版的交付周期为 55-58 周,这意味着今天下定,可能要到 2026 年秋天才能提车。高配等待时间短一些,其中 Pro 版为 47-50 周,最快的 Max 版也要 41-44 周。
一年的等待期是小米汽车巨大成功的证明。但是巨大的成功匹配巨大的压力。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积压订单随时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或竞品迭代而流失。这也是为什么卢伟冰在业绩会上强调 “当前最重要的是完成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上半年,小米累计交付 15.7 万辆,这意味着下半年需要交付近 20 万辆、即月均需超过 3.3 万辆。而它们上个月才首次突破单月 3 万辆的交付水平,这几乎已经触及了北京一期工厂的产能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