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劫掠中企,欧洲已经急了,16家知名车企联合喊话:再不解决问题,我们都得停产! 荷兰人接过美国的刀,以为捅的是中国,实则却捅在了自己乃至整个欧洲的身上。当地时间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表声明称,欧洲车企在1日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通知,安世目前无法继续保证芯片交付,而如果缺少这些芯片,欧洲车企将无法生产相应零部件,恐怕会直接导致生产线停摆。 安世半导体并非普通企业,其前身为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事业部,2017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成为一家扎根中国、业务辐射全球的半导体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车规级芯片,涵盖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元器件,看似技术门槛不高,却是汽车电子系统中的“毛细血管”——从车载娱乐设备到发动机控制系统,几乎每辆欧洲汽车的生产都离不开其供应。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超过15%,欧洲16家联合喊话的车企中,大众、宝马、奔驰等头部品牌对其芯片的依赖度均在20%以上。 荷兰此次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限制措施,源于美国持续升级的对华科技施压。2023年以来,美国以“防止技术扩散”为由,多次要求荷兰政府加强对中资背景半导体企业的监管,甚至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调度。荷兰政府最终选择配合,对安世半导体的设备进口、技术输出及产品交付实施限制,这一行为本质上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违背了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自主经营原则。 欧洲车企的焦虑并非无的放矢。自2020年全球芯片短缺危机爆发后,欧洲汽车产业已多次因芯片供应不足陷入停产困境。2021年,大众集团曾因缺少车规级芯片关闭了欧洲境内6家工厂,单月损失超20亿欧元营收。此次安世半导体断供,涉及的是汽车生产中用量最大、替代周期最长的基础芯片,若问题持续超过两周,欧洲车企的库存芯片将消耗殆尽,届时不仅整车生产线停摆,为车企配套的数千家零部件供应商也将面临订单中断的风险,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产业危机。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之一,直接雇佣超过260万员工,间接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000万人,其产值占欧盟GDP的7%以上。16家车企联合喊话的背后,是整个产业对供应链断裂的恐惧。大众汽车CEO在内部会议中直言,“我们花了十年时间构建的全球供应链,正被一场非市场因素的干预摧毁”,而奔驰、宝马等企业已紧急成立专项小组,试图从韩国、日本寻找替代芯片供应商,但短期内难以解决适配性和产能问题——车规级芯片的认证周期通常需要12至18个月,临时更换供应商无法规避停产风险。 荷兰的决策显然低估了中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深度嵌入。安世半导体虽被中资收购,但生产基地分布在荷兰、德国、英国及中国等地,其供应链已与欧洲制造业深度绑定。荷兰对其实施限制,不仅导致欧洲车企断供,也让荷兰本土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失去订单——安世在荷兰的工厂每年为当地创造超3000个就业岗位,限制措施实施后,已有部分工厂开始缩减产能,当地工会已向政府提交抗议信,要求停止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 从历史经验看,将科技产业工具化、政治化的做法,最终都会反噬自身。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以类似手段限制日本半导体产业,虽短期内遏制了日本企业的发展,却也促使日本加速技术自主,同时让美国本土芯片企业失去了庞大的日本市场,导致行业竞争力长期下滑。如今美国拉拢荷兰对华施压,本质上是故技重施,但全球产业链的融合程度已远非当年可比,任何环节的断裂都将引发连锁反应。 欧洲车企的集体喊话,实则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破坏产业链行为的无声抗议。若荷兰政府仍不调整政策,欧洲汽车产业的停产危机将进一步升级,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企业利润,更是欧洲经济的复苏根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半导体消费市场,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但也绝不会容忍任何损害中资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劫掠中企,欧洲已经急了,16家知名车企联合喊话:再不解决问题,我们都得停产!
微笑着前行
2025-10-19 07:2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