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当局的发言人郭雅慧11月25日公开表示,无论是二战的文件,还是后来联合国的决议,教无权决定岛内政治地位。 事实上,从郭雅慧的这个发发言可以看出来,岛内当局现在对于回归根本没有抱任何的想法,而是一味的强调自己的独立性。 但问题是,这种说法不仅背离了历史事实,也是在公然回避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说到底,就是在搞一种“既得利益式的失忆”,只拿对自己有利的说,其他一概忽视。 历史的卷轴不是今天才铺开的,早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就已经明确指出台湾属于中国。 这些可不是谁拍脑袋写出来的,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是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石之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 也从来没有把台湾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明确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郭雅慧现在这样说,实际上就是在对这些历史文献和国际规则选择性失明。 从岛内当局近年来的操作来看,他们对“回归”这件事几乎已经不再谈了,哪怕是象征性的表态都懒得做。他们更愿意强调所谓“主权”“民主”“自决”。 但这些说法都建立在对历史的断章取义上。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却又享受着中国经济带来的红利,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想吃肉又不想挨打”。 既要当局外人又想玩内场游戏,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再来看现实层面,岛内的选举政治越来越依赖于“反大陆”的论调。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政治操作。 因为一旦“反大陆”成为政治正确,那就意味着理智和对话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说白了,就是谁更激进谁更能得分。 这种氛围只会让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根本不是在争什么“民主”,而是在拿岛内民众的未来当赌注。而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些外部势力在推波助澜。 近几年,一些国家不断打“台湾牌”,想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发展。郭雅慧的这番发言,说白了也不只是她个人的表态,很可能是受到这些外部力量影响的结果。 他们希望岛内当局越走越远,最好永远别回头,这样就能长期维持“以台制华”的局面。但问题是,历史的车轮不是谁说停就能停的,岛内想靠模糊现实来维系所谓的“现状”,其实是自欺欺人。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态度不能变,底线不能退。郭雅慧说再多,也改变不了一个中国的事实。统 一是大势所趋,不是靠几句发言就能动摇的。 我们也不怕她说什么,但必须警惕她背后代表的那一整套话语体系。当这种说法逐渐成为岛内“主流”,我们就要有足够的战略准备,不只是军事层面的。 更是政治、法律、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应对。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见。上世纪的德国统一也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实现的,东德当时也有一堆人坚信自己可以“走另一条路”。 可最后还是历史决定了方向。同样的,韩国和朝鲜之间也一直在拉锯,但没有人会否认他们是同一民族、一个国家的事实。 台湾问题说到底是中国内政,别人插不了手,我们也不会让别人插手。所以,现在不是讨论“可不可以统一”的时候,而是要思考“怎么统一、什么时候统一”的问题了。 岛内当局如果继续抱着“自我想象”的立场,那我们就得用更坚定的态度去应对。和平统一当然是最好的,但前提是对方愿意坐下来谈;如果他们连谈都不愿意,那我们也不能永远等下去。 郭雅慧的发言,其实是一个信号。不仅仅是她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她没说什么。她没有提“民族认同”,没有提“历史责任”,更没有提“两岸一家亲”。 这说明了岛内政治的整体风向已经彻底偏了。这时候我们就得清醒,不能再抱有幻想。统一不是靠“等”来的,是要靠实力和策略去推动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该准备的准备好,该出手的时候毫不含糊。不管岛内当局怎么说,怎么演,我们都要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毕竟这块土地从来都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历史已经写好开头,结尾也不会偏离太远,关键是我们不能在中间这一段掉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