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欧盟工业部长塞茹尔内11月25日在欧洲议会讲话中声称,面对北京方面无

沈言论世界 2025-11-26 14:42:13

外媒报道:“欧盟工业部长塞茹尔内11月25日在欧洲议会讲话中声称,面对北京方面无异于‘敲诈勒索’的稀土出口限制,欧洲是时候加大力度了。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稀土本来就是中国的战略资源,控制出口是再正常不过的主权行为。稀土不是空气,不是大家天然就该平等享用的东西。 这几年,欧盟跟着美国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这些领域对中国设限,从产业链上“去风险”甚至“去中国化”,结果中国说要管控稀土出口了,欧盟就哭天抢地说被“勒索”了。 这逻辑要是成立,那谁还不能倒打一耙?你们限制我高端设备不算胁迫,我调控关键原料就成了敲诈?这世界怕是你们说了算?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对中国的制裁动辄扣上“国家安全”“抗风险”的帽子,但一旦中国有针对性地调整出口政策,就立刻变成“政治化贸易”。 这不纯粹是双重标准吗?难道只有你们的担忧才合理,别国的战略考量就得让位于你们的利益?这逻辑搁小学生辩论赛上都站不住脚。 特别是在资源问题上,欧洲其实早就知道自己高度依赖中国稀土,正常做法应该是加快自身替代资源开发,或者多元化进口来源,而不是一边抱怨中国,一边继续依赖中国。 而且说到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也不是随便来的。早在几年前,中国就陆续出台了稀土管理政策,强调要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不是针对哪个国家,而是对整个行业的规范。欧盟想要稀土,又不愿意承担环保成本、不愿意投资初级加工,还要在国际上处处遏制中国发展。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确实很容易让人看清他们喊“公平贸易”的虚伪面目。反观美国,挥起关税大棒那么多年,欧盟不仅乖乖照单全收,还计划投资美国六千亿。 不仅没吭声,反而还积极配合。这就更显出欧盟在对待中美两国时的立场有多么不对等。美国搞“通胀削减法案”,把欧洲企业直接从本土吸走,制造业回流美国。 欧盟也是嘴上抱怨几句,行动上毫无作为。轮到中国精确反制了,欧盟却如临大敌,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这其实反映出欧盟当前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想要维持与美国的“价值观同盟”姿态,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经济依赖深厚,无论是新能源材料、稀土、太阳能电池。 还是中间零部件,欧盟都很难绕开中国。结果就是,既不敢惹美国,也惹不起中国,只能在夹缝中摇摆不定。 说难听点,他们现在的外交像是走钢丝,左右逢源想得挺美,实际上一招不慎就会摔下来。如果欧盟真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那就得拿出真本事来。 搞产业链转移、扶持本土矿产、投资技术研发,这些都得真金白银地投入。光靠嘴上说“我们要独立自主”,是造不出一个钕磁铁的。 而且资源这种事,不是谁想开采就能立刻见效的,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欧盟有没有那份耐心和魄力,是个大问号。 指望一边限制中国发展,一边从中国源源不断拿资源,这种算盘打得再响,也注定敲不响。中国过去几十年靠的不是资源垄断,而是全球市场竞争力。 现在欧盟反过来指责中国“资源武器化”,其实就是没法接受被中国在某些领域拉开差距的现实。当初欧美国家搞技术封锁的时候,可没人管中国的感受。 现在中国稍稍握紧一点资源出口阀门,反倒说成是“胁迫”。这不是焦虑是什么?站在欧盟的角度,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高科技和关键原材料上都取得优势。 但想要扭转局面,靠抱怨是没用的。真正的问题是,欧盟是不是准备好为自己的战略独立买单。如果真想少依赖中国,那请先别在政策上处处卡中国; 如果还想从中国进口高质量、性价比高的资源,就别动不动拿“敲诈”来形容中国的正当经济行为。这年头,想要当成年人,就得接受世界规则不是单方面制定的。 指责别人是一回事,反思自己才是真正有用的事。所以欧盟应该明白,世界早就不是一个靠呼喊“民主自由”就能获得资源的年代了。谁掌握资源,谁制定标准,是靠实力说话的。 中国今天在稀土上的优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几十年产业链积累的结果。欧盟想要摆脱依赖,不如少点情绪,多点实干。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