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国白宫宣布, 11月21日,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修改对巴西商品关税范围,部分商品40%从价关税维持不变,对美东时间11月13日零点后,巴西农产品自11月13日起取消附加从价关税。(环球时报) 根据白宫公告,此次取消附加关税的品类包括大豆、牛肉、橙汁等巴西优势农产品,此前加征关税的飞机零部件也在豁免范围内。 但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曾采取强硬措施,对35.9%的巴西输美商品加征50%的叠加关税,当前这部分关税依旧维持不变,首当其冲的便是巴西钢铁制品与纺织品。 最值得关注的是农产品豁免的生效时间——11月13日,较公告发布提前8天。这一时机选择极具深意:11月中旬正是美国大豆收割收尾、市场价格定型的关键阶段。 2024年大选中,农村选民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皮尤中心数据显示,他在该群体中的得票率领先哈里斯40个百分点,农业县平均支持率达77%。 但这一优势正逐步松动,美国农民已对其“美国优先”政策提出质疑。此次关税豁免看似损害农民利益,实则早有铺垫:今年9月,美国农业部已向农业州发放120亿美元补贴,为农民提供了收益补偿。 仅通过补贴稳定农民群体远远不够,特朗普政府更核心的目标是获取巴西的资源承诺。巴西锂矿储量位居全球第三,而锂是新能源汽车与军工电池的核心原料。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锂矿占其出口总量的65%,这一数据让美国深感不安。谈判期间有消息显示,美国明确要求巴西将锂矿对美出口比例提升至30%,并承诺协助巴西建设锂矿加工工厂。 飞机零部件的关税豁免,隐含军事产业链绑定的意图,巴西航空工业是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多款军用无人机的核心零件依赖其供应。 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钢铝加征关税时,曾特意对巴西相关产品予以豁免,换取了巴西采购12架波音F-18战机的订单。此次延续豁免政策,显然意在深化双方军事合作,甚至推动巴西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印太防空识别体系”。 2018年,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全球钢铝加征关税,却对巴西等国实施配额豁免,条件是巴西限制对美钢铁出口份额。 2025年8月突然加征50%关税,直接原因是巴西暗中增加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当前部分品类关税豁免,实则是巴西在资源与军事合作方面做出让步后的“回报”,可见美国在双边博弈中始终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巴西在此次关税博弈中处境被动,表面获得关税优惠,实则被绑定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巴西经济高度依赖出口,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89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占比42%。 但中国才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860亿美元,是对美贸易额的两倍以上。若为获取农产品关税豁免而疏远中国,对巴西经济而言得不偿失。 值得关注的是南美其他国家的反应,阿根廷、智利等农业大国反应强烈。阿根廷农业部公开声明指出:“美国实施双重标准,巴西大豆可免税进入美国市场,而阿根廷同类产品需缴纳25%关税,这构成不公平竞争。” 阿根廷与巴西同为全球大豆出口前三的国家,美国这一政策直接扰乱南美农业贸易格局,也为中国拓展与阿根廷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今年10月,中国与巴西刚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且协助巴西建成卫星导航地面站。美国急于通过关税手段绑定巴西,核心目的是破坏中巴合作进程。 推演后续发展趋势,巴西大概率会在锂矿出口领域对美国做出一定妥协,但不会彻底倒向美国。 巴西总统卢拉此前已明确表态“不选边站”,2024年巴西对华锂矿出口仍增长15%,这一数据表明巴西清楚知晓“不将战略重心完全依附于单一国家”的重要性。 对中国而言,美国与巴西的此次关税博弈反而是拓展合作的契机,巴西为平衡对美关系,大概率会主动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可能在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铁矿石与石油出口优惠等领域推出具体举措。 同时,阿根廷、智利等被美国关税政策冷落的国家,也会更主动寻求与中国深化农业合作,中国可借此契机扩大在南美农产品市场的份额。 从长期视角观察,美国“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策略效果正逐渐减弱,2018年加征钢铝关税时,巴西选择接受配额限制;到2025年,巴西已敢于与中国开展货币互换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持续提升,美国可动用的关税筹码将不断减少。此次关税调整看似美国占据优势,实则暴露其在南美地区影响力下滑的焦虑心态。 但巴西不会彻底屈服于美国压力,南美其他国家也不会坐视贸易公平受损,中国更具备充足反制手段。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掌控南美地区的目标,本质上难以实现——在利益博弈的国际舞台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美总统特朗普修改对巴西商品关税范围 环球时报2025-11-21 10:02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