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我党刚成立时,想要入党必须经过

古史 2025-11-15 18:50:55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我党刚成立时,想要入党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审查,为何毛主席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那时,发展党员从来不含糊,毛主席在秋收起义部队往井冈山走的路上搞了三湾改编,明确说要把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   那时候他还希望每个连队里党员能占到一半,后来实际走下来,发现三分之一的比例最顶用——既能保证队伍的骨干力量,又能把考察的关口把得很严。   新进来的人不光要认同党的纲领,还得经过一段预备期,什么时候能正式入党,全看实际表现过不过硬。   那时候的党员有个显眼特征,行军路上背两支枪的是他们,扛两个背包的也是他们,除了自己的装备,还得帮着体弱的战友分担,先锋模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长征一开拔,这种先锋性就成了生死考验,红军的枪火力比敌人差远了,打硬仗全靠一股不怕死的精神,每次冲锋在前的肯定是党员骨干。   有个大概的统计,部队里党员只占三分之一,牺牲的却超过一半。   湘江战役打了五天五夜,平均每天近一万人倒下,里头大半是党员;过草地的时候,每走一公里就有近一百人再也起不来,不少人到死都背着战友的干粮袋。   更不容易的是,有些队伍受“左”的错误影响,不少同志被胡乱怀疑,党籍都给抹了,可他们没一个跑路的,照样跟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拼着命打仗。   红十五军团就有这么二百多人,全是之前“肃反”时被疑有问题的,党籍没了还跟着走完全程。   1933年的时候,全国党员有三十万人,大多在各个苏区和红军里,等长征到了陕北,苏区除了陕甘之外全丢了,红军减员减得厉害,全国党员就剩四万多人。   正是这节骨眼上,党中央下了个特殊政策。   1935年12月,毛主席和周总理给红一、十五军团的领导发电报:   “经过长征的指战员,不管之前社会关系如何,只要愿意跟党走、表现积极,都能入党,而且一律不用走预备期。”   毛主席见了徐海东,听说那二百多被免党籍的事,当即就说:“这些同志经过长征不跑,就是最好的证明。”   徐海东听了立马回去宣布,恢复所有人的党籍,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   就连一些从国民党军队里俘虏来的技术军官,还有些背景特殊的人,之前因为历史问题没入党,只要是跟着走完长征的,自己提申请就能加入。   很多人不明白,之前卡得那么严,为什么这会儿突然放宽了?   其实这不是放宽,是换了种更实在的考察方式。   平时的预备期,说到底是看表现辨真心,可长征比任何预备期都狠。   雪山零下几十度,冻得手都握不住枪栓还得打仗;草地里没吃的,挖野菜、煮皮带充饥,稍有不慎就会中毒。   身后有敌人追,身前是绝境,动摇的、投机的早就在半路上溜了,能走到陕北的,没一个是软骨头。   那个年代,能在长征里活下来、不跑路的,心里装的肯定是真信仰。   红十五军团那二百多人,受了冤屈还死心塌地跟着走,比任何书面证明都管用;那些国民党俘虏的技术军官,宁愿跟着红军吃苦也不回头,这份忠诚明明白白。   党中央的这个决策,一下子就给党补充了大批骨干。   这些经过长征考验的党员,成了后来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党组织也跟着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   这背后藏着个道理,考察一个人的信仰,不用光看说什么写什么,得看他在最难的时候做什么。   平时坐而论道的信仰不算数,能踩着刀尖往前走、在绝境里不低头的,才是真信仰。   信仰从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是踩过雪山草地、闯过枪林弹雨的勋章。   ‌【评论区聊聊】你对此有何看法? (信源:发展党员的特殊政策:经过长征的人可以直接入党——央视网)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