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有一天,毛主席突然发现大家对李讷非常尊敬,士兵看见李讷,还向她行军礼,就问汪东兴她现在担任什么职位,汪东兴回答: “她是解放军报社负责人之一。”毛主席听后发怒道: “这不就是胡闹,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什么经验都没有,怎么能领导大家呢!” 1968年夏,毛泽东散步时注意到士兵对李讷的敬礼举动,这让他立刻问身边人她的职务。原来她在解放军报社负责编辑事务,带一个小团队,成员多是老同志。毛泽东认为她年纪轻,经验浅,不宜直接领导他人,这事暴露了选拔中的偏差。 报社当时让她挂职管采访和稿件,她大学刚毕业两年,就处理重要版块。士兵的礼遇反映出大家对她的客气超出正常,这在部队环境中容易形成例外。毛泽东的决定是让她调离,到基层多练手,避免靠背景上位。这原则针对所有年轻干部,确保他们通过实干证明能力。 调整后,报社重新分工,她交接任务,离开办公室。这样的处理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干部成长的通用要求。毛泽东在内部场合多次提平等选拔,职位得凭本事拿。这件事提醒大家,特殊待遇会影响公平,李讷的变动成了典型案例。 基层锻炼让她从城市编辑转为田间工作者,她先去郊区农场帮忙,记录产量,学农活。这样的转变强调实践第一,她逐步适应新节奏,不再有礼遇干扰。报社内部也检讨流程,年轻同志需两年底层经验。这起事件推动了标准统一,避免类似问题重演。 调离后,李讷1970年去江西干校劳动,参与田间任务,住集体宿舍,吃社员饭菜。她带队分担卫生事务,管理用品,同事看她出力足。毛泽东建议她在当地找伴侣,她结识普通青年,1971年办简单婚礼,父亲送书作贺礼。 婚后她继续干活,儿子出生后,她一边劳作一边照顾孩子。几年过去,第一段婚姻结束,她独自抚养,靠工资过日子,缝衣做饭。1976年父亲去世,她回北京整理遗物,继续地方工作。1980年代,她在市委处理文书,协调事务,动作稳当。 晚年她住小院,读历史书,教育后辈靠双手吃饭。第二段婚姻让她生活安定,她和丈夫低调相处。这一生从报社到乡村的走动,让她积累真本领,不再有早年争议。她的经历显示,严格要求能帮人落地生根,平等原则经得起时间检验。#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