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向西方低头,就要通过制裁中国的粮食和能源,让十四亿人陷入饥荒。 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的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暴露了对中国的认知断层。 且不论这种拿十四亿人饭碗说事的言论有多离谱,单从现实逻辑和国际规则来看,所谓“粮食能源制裁致饥荒”的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 先说说伊曼纽尔言论里的第一个漏洞,对中国粮食状况的完全误判。他口中“70%粮食依赖进口”的说法,混淆了“口粮”和“饲料粮”的概念。 中国早就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通过耕地保护和技术升级,日常吃的米面粮油基本不用靠进口。 这些年一直守着18亿亩耕地的底线,还建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就是为了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给自足。 2025年的粮食总产量足够每人分到500公斤,比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标准多了不少,光稻谷和小麦的储备就够全国人吃两年。 这种底气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藏在田间地头的实践里。 海南的盐碱地里,一种叫“箐两优3261”的水稻品种,在含盐量不低的土壤里照样能亩产400公斤,配套的节水控盐技术已经在不少地方推广。 甘肃金塔县更有意思,把光伏板架在沙漠上,板下种作物,板上发电,不仅治好了2.3万亩荒漠,每年还能发13.7亿度电,这种“治沙种粮又发电”的模式,正在让更多原本的“不毛地”变成粮仓。 反观美国,2025年中西部因为极端天气,玉米减产不少,自己还得从国外买粮补缺口,哪来的底气说制裁别人。 再看能源领域,伊曼纽尔显然还停留在中国依赖单一通道的老印象里。 这些年中国早就建起了四通八达的能源网,西边有中亚天然气管道,北边有中俄原油管道,每天能输送大量能源到国内。 就说西气东输的中卫压气站,现在已经能接收五条干线的天然气,再分到六条管道里,覆盖大半个中国近5亿人。 海上通道也有备份,中巴经济走廊把石油运输时间从30天缩短到12天,运费还降了四成,根本不怕单一通道被卡脖子。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能源结构早就不是只靠传统化石能源了。甘肃酒泉的风光储基地,用光伏板把戈壁滩盖起来,一年发的电够1亿个家庭用。 页岩气开采成本也降了很多,比美国的开采成本低不少,而且储量还更丰富。 这些布局不是为了应对制裁,而是早就规划好的能源转型方向,现在反而成了应对外部风险的底气。 伊曼纽尔可能没意识到,他口中的“制裁”,本身在国际法上就站不住脚。 美国搞的单边制裁,本质上是把自己的法律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干涉别的国家内政。 就像《人民日报》评论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还搞“长臂管辖”,连和被制裁国做生意的第三国都要管,早就引发国际社会不满了。 之前美国对古巴、伊朗这些国家的制裁,已经导致当地出现医疗物资短缺、民生困难的问题,联合国都多次批评这种做法损害人权。 如果真要对中国搞粮食能源制裁,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可能就是巴西、阿根廷这些粮食出口国,还有俄罗斯、中亚这些能源输出国,毕竟这会直接砸了他们的饭碗。 中国也不是没有反制的办法。稀土就是一张关键牌,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三成多,而且有从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美国的军工产业离不开稀土,比如F-35战机用的钕铁硼磁铁,一旦断供,战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就会受影响。 这种反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的《出口管制法》早就明确,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可以调控相关物资出口,这和美国动辄搞制裁的逻辑完全不同。 网友对此看得很透彻,有人说“伊曼纽尔要么是没做过功课,要么是故意制造恐慌”,还有人指出“美国自己粮食能源都不稳,还想拿这个要挟别人”。 国际上也有不少理性声音,认为单边制裁只会加剧全球粮食能源危机,最终反噬自己。 联合国粮农组织之前就警告过,美国的制裁已经让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增加,要是再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说到底,伊曼纽尔的言论反映出一种过时的霸权思维,以为靠制裁就能让一个大国低头。 但中国这些年的布局早就证明,粮食安全靠的是耕地保护和技术创新,能源安全靠的是多元通道和结构转型,这些都不是短期制裁能撼动的。 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利益早就绑在一起,所谓“制裁”不过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资料: 观察者网 美驻日大使扬言“威慑中国”,要对华粮食和海上能源安全下手
中国对美国提出了条件,现在特朗普政府面临选择!9月28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援引
【63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