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 特朗普当年搞对华战略,根子上就错看了中国。他和他的团队一口咬定中国要取代美国当世界霸主,觉得中国的发展是靠偷技术、抄创新来的,所以一门心思要靠强硬手段把中国压下去。 关税战、制裁中国企业、搞技术封锁,各种招数轮番上,以为这样就能逼中国屈服。可事实恰恰相反,这些手段没伤到中国的根本,反而把美国自己拖进了坑里。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后来也承认,这个 “中国要取代美国” 的大前提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中国从来没想过要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发展自己,通过合作让大家都受益。 就说关税战吧,特朗普以为加征关税能让中国出口受挫,还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结果呢?高关税的成本九成以上都落到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头上,国内物价跟着涨,企业成本也飙升。 2025 年他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一路加到 125%,非但没拦住中国出口,反而让美国自己的通胀压力更大了。 更打脸的是,美国以为技术封锁能卡断中国的科技路,可中国硬生生在半导体、AI、5G 这些核心领域搞出了突破。 不是中国非要跟美国对着干,是美国把路堵死了,中国只能自己趟出一条道来,这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独立自主,让美国的制裁越来越不管用。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中国在悄悄调整手里的美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2025 年 7 月中国一下子就抛了 257 亿美元美债,持仓降到了 7307 亿美元,这是 2009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动作,从 2022 年 4 月持仓跌破 1 万亿美元后,中国就没停过减持的脚步,2022 年减了 1732 亿,2023 年减了 508 亿,2024 年又减了 573 亿,2025 年更是越减越坚决。 反观日本、英国这些国家还在增持,中国的减持动作在主要债主里格外突出,这背后藏着的态度很明确。 中国抛美债,说白了是对美国的政策用脚投票。特朗普搞的单边主义、贸易战,还有把金融当成武器的做法,让持有美债的国家都犯了嘀咕。 美国一会儿威胁对外国持有的金融资产征税,一会儿又没收其他国家的资产,谁还敢把太多钱放在美债里? 而且美国的财政状况早就亮起了红灯,债务突破 34 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出都超过军费了,2024 年利息花了 1.14 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 23%,早就越了国际警戒线。这样的美债,再说是 “安全资产”,谁心里都打鼓。 中国减持美债,就是在分散风险,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也是在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增持黄金,就是为了对冲美元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步棋走得很稳。 美国直到中国持续抛美债,自己财政扛不住了,才真正意识到当年的误判有多严重。特朗普之前一直嘴硬,可 2025 年 9 月在英国参加发布会时,语气明显软了下来,说想延长关税暂停期,还强调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这不是他突然想通了,是美国的经济实在顶不住了。美国需要钱来维持运转,美债得有人买才行,中国作为重要的债主持续减持,无疑给美国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原本以为打压中国能巩固美国的地位,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战略孤立和经济困境,这就是误判的代价。 有人可能觉得中国持有的美债占比不到 3%,影响不大,但这事儿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比例重要。中国减持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的金融信用正在动摇,美元体系没那么牢靠了。 2025 年一季度全球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降到了 55%,是 1999 年以来最低的,金砖国家搞本币结算,中东产油国接受非美元支付,这些都说明大家在慢慢远离美元。 美国当年要是没搞那么多极端政策,没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也不至于让大家对美元失去信心。 特朗普的误判,本质上是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发展韧性,也高估了美国自身政策的效力。他以为中国离了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就活不了,却忘了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更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美国越打压,中国越要自主创新;美国越搞单边主义,中国越要推进全球化合作。“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通过互联互通让大家一起发展,这跟美国的零和思维完全不是一回事。 现在美国承认误判,特朗普态度软化,算是看清了现实。但这还不够,要是还抱着 “美国优先” 的老想法,还想靠施压让中国让步,肯定行不通。 中国抛美债的动作不会停,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向也不会变,这不是跟美国对着干,而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全球化时代,早就不是谁能压垮谁的年代了,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美国该明白,中国的崛起是挡不住的,但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为了取代谁。特朗普当年的战略把双方都拖进了内耗,现在纠正还不算太晚。
中方不再口头警告,24小时内,对美连发三道制裁,特朗普报复来了9月25日这一天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