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

凡之谈世界 2025-09-27 14:05:05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马达西奇可不是一般的企业,它 1907 年就成立了,当年苏联的安 - 124 运输机、米 - 26 直升机这些大名鼎鼎的装备,用的发动机都是它造的,被称为 “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巅峰时向 90 多个国家出口发动机,占了乌克兰航空产品出口的一半。 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一落千丈,马达西奇也跟着倒霉,尤其是克里米亚危机后,它切断了对最大客户俄罗斯的出口,直接濒临破产,工厂开不了工,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就在马达西奇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中国企业伸了手。2015 年,中国商人王靖成立了北京天骄航空公司,专门和马达西奇谈合作。 当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正卡着脖子,急需突破,而马达西奇手里的技术正好是我们缺的,咱们的资金又能救它的命,这本来是件双赢的好事。 2016 年双方正式签了协议,中国企业计划收购马达西奇 56% 的股份,总价折合 45 亿美元,还先垫了 2.6 亿美元贷款帮它翻新设备,甚至规划在重庆建国家级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让这家老厂子重新运转起来。 那会儿中方的订单占了马达西奇总订单的一半以上,员工们都以为日子有了盼头。 可谁也没料到,2021 年 3 月,乌克兰政府突然变卦,泽连斯基签了命令,以 “国家安全” 为由把马达西奇收归国有,直接冻结了中国企业持有的股份。这一下,中国企业投进去的 45 亿美元全打了水漂,之前的投入和付出连个说法都没有。 更让人窝火的是,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违约要赔违约金,中国企业后来在国际仲裁里把索赔额提到 4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61 亿左右,可乌克兰方面连提都不提,直接赖账了。 后来才知道,当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亲赴乌克兰反对这笔合作,泽连斯基刚上台,完全跟着西方走,就这么把中国的合作给撕了。 这事儿之后,乌克兰本以为能靠西方过上好日子,可现实给了它狠狠一击。西方给的援助大多是武器弹药,没人真心帮马达西奇恢复生产,这家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 雪上加霜的是,2025 年 9 月,俄军发动空袭把马达西奇的工厂炸得一塌糊涂,42 号车间直接被摧毁,里面生产涡轮机壳体的设备、AI-322 发动机的装配线全毁了,连无人机的动力装置生产线也停了,1200 多平方米的屋顶塌了,火势烧到 1000 摄氏度,金属结构都化了。 经这么一炸,马达西奇彻底完了,不仅造不了航空发动机,连给乌军供远程无人机的能力都没了,曾经的 “动力沙皇” 成了一片废墟。 就在这时候,乌克兰又想起中国了,开始释放信号想重启合作,甚至暗示愿意弥补过往。可帮还是不帮,不是凭嘴说的,得看事实。 当年乌克兰撕毁订单、拒赔违约金,伤的不只是钱,更是信任。生意场上最讲规矩,签了合同就得认,说毁约就毁约,说不赔就不赔,这事儿换谁都接受不了。 中国企业为了这事儿,从 2020 年就开始找国际仲裁,折腾了好几年,乌克兰那边连个正面回应都没有,现在自己撑不住了才找上门,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而且,乌克兰现在的求助没拿出半点诚意。它没提怎么赔偿当年的 361 亿违约金,没说怎么弥补中国企业的损失,反而在 2025 年联合国大会上,泽连斯基还想道德绑架中国,让中国给俄罗斯施压,中国外交部就用 “光明磊落” 四个字顶了回去。 这说明乌克兰还是没搞明白,中国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好欺负的。这些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一直劝和促谈,给过粮食援助,还说停火后愿意参与重建,但这都是有原则的,不能拿之前的违约当没发生过。 中国向来讲情理,但更讲规矩。要是乌克兰真有诚意,就得先把当年的账算清楚,该赔的钱赔了,该给的说法给了,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重建信任。 可从现在的情况看,它连这点都做不到,反而想继续占便宜。而且现在马达西奇已经没了生产能力,就算帮它,也回不到以前的合作状态,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 说到底,中国会不会帮,关键看乌克兰的诚意。有诚意,把旧账清了,按规矩办事,哪怕是在战后重建里给它些机会,也不是不可能。 可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只想让中国输血,自己不承担责任,那肯定不会帮。信任这东西,碎了就难拼回来,乌克兰当年亲手砸了合作的基础,现在想捡起来,就得付出代价。 现在的马达西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 “航空心脏” 了,乌克兰也不是当年那个能和中国平等合作的伙伴了。它的困境,有外部因素,但更多是自己造成的。 所以答案很明确,没有诚意的求助,中国不会帮;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合作,中国也不会要。乌克兰要是真懂道理,就该先反思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而不是光想着找人帮忙。

0 阅读:37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