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汉武帝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打入冷宫,冷笑着告诉她一个消息,竟使卫子夫愤然自杀。临死前,卫子夫留下遗言:“我侍奉了陛下49年,如今才知道陛下竟如此薄情寡义!”说完,她便上吊自杀了。 那会儿的汉武帝,也就是刘彻,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去姐姐家做客,公主把府里养的美女都叫出来让他挑,结果他一个都没看上。偏偏在歌女队伍里,一眼就相中了安安静静的卫子夫。 那天,刘彻找了个借口更衣,公主心领神会,就把卫子夫送了过去。就这么一下,卫子夫的命运齿轮开始疯狂转动。 可进了宫,好运并没马上砸下来。皇宫是什么地方?美女如云,皇帝的爱也跟流水一样,流过就忘了。卫子夫被冷落了一年多,眼看就要被当成“闲置物品”清出宫了。就在她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时候,机会又来了。 她哭着求刘彻放她出宫,这梨花带雨的一哭,反而把皇帝的心给哭软了,也让他想起了这个女人。这一次,卫子夫抓住了机会,她怀上了刘彻的第一个孩子。在那个子嗣比天大的年代,一个“能生”的标签,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她又生了太子刘据。母凭子贵,她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后的宝座。那一年,她当了十三年的妃子,终于熬出了头。 伴随着她的崛起,卫家也跟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成了大汉朝最闪亮的将星,在战场上把匈奴打得找不着北。那几十年,是卫子夫和卫家最风光的日子,也是她和汉武帝感情最稳固的时期。她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给前朝添乱,刘彻对她,除了夫妻情分,更多了一份信任和倚重。 随着时间流逝,卫子夫年华老去,汉武帝身边自然出现了更多年轻漂亮的面孔,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会讨皇帝欢心。 卫子夫看得明白,她不哭不闹,也不玩什么争风吃醋的把戏。她知道,自己最大的依靠不是皇帝的宠爱,而是她那个温和仁厚的太子儿子刘据,和战功赫赫的卫家。 但她没算到的是,靠山山会倒。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而更早之前,天才将星霍去病也已英年早逝。卫家两大军事支柱的倒塌,让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地位,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更要命的是,晚年的汉武帝,变了。他不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反而变得越来越偏执、多疑。他痴迷于长生不老,总觉得身边有刁民想害朕。 他对太子刘据也越来越不满意。刘据的性格像母亲,宽厚仁德,处理政务喜欢“息事宁人”,这在崇尚严刑峻法的汉武武帝看来,就是“软弱”。父子俩的政治理念,简直是南辕北辙。皇帝心里那杆秤,已经开始悄悄倾斜。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这事儿的导火索,是一个叫江充的酷吏。这家伙跟太子有过节,怕太子将来即位后收拾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抓住了汉武帝晚年多疑的心理,到处宣扬有人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汉武帝病了,他就说这是被人害的。于是,他拿着皇帝的授权,在长安城里大搞“专案组”,掘地三尺地找小木人,屈打成招,杀了数万人,搞得人心惶惶。 最后,江充的屠刀,挥向了皇后和太子。 他带人冲进卫子夫的椒房殿,翻了个底朝天,自然什么也没找到。接着,他又闯进太子宫,明目张胆地“挖”出了提前埋好的桐木人偶。 这盆脏水泼下来,刘据百口莫辩。他想去见父皇解释,可宫门被江充的人堵得死死的,根本见不着。走投无路之下,太子选择了一条最险的路——起兵杀了江充,再向父皇请罪。 做这个决定前,他去见了母亲卫子夫。她看着被逼到绝境的儿子,最终选择了动用皇后权力,支持儿子调兵。她赌的是,他们父子之间几十年的亲情,能战胜君臣之间的猜忌。 可惜,她赌输了。 消息传到正在外地养病的汉武帝耳朵里,性质全变了。他听到的版本是:太子谋反了! 一场长安城内的父子相残,就此爆发。刘据的临时部队哪是正规军的对手,很快兵败,带着两个儿子逃亡。 而在宫里,孤立无援的卫子夫,等来的不是丈夫的质问,也不是一丝一毫的温情,而是一个使者,和一道冰冷的诏书,收回皇后玺绶。 这,就是标题里那个“冷笑着的消息”。 汉武帝没有当面对她说什么,但这个举动,比任何一句嘲讽都更伤人。这比直接赐死还要残忍。它诛掉的,是一个女人最后的希望和尊严。 侍奉了49年,从青葱少女到白发妇人,她以为自己是妻子,是皇后,是国母。到头来,她才发现,在那个男人心里,她可能什么都不是。 她没有再做任何挣扎,默默地在冷宫中,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68年的人生。后来,太子刘据也在逃亡途中自尽身亡。 几年后,汉武帝清醒过来,知道了儿子和皇后是被冤枉的。他夷了江充三族,杀了所有构陷太子的人,甚至为儿子建了一座“思子宫”。他还给卫子夫追加了“思后”的谥号,以示哀悼。 可人死不能复生,再多的悔恨,也换不回那两条曾经与他最亲密的生命。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