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24日,苏联一个科研代表团出访意大利,为了防止有人叛逃,克格勃还亲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28 16:30:40

1985年7月24日,苏联一个科研代表团出访意大利,为了防止有人叛逃,克格勃还亲自派第一总局第一副处长维塔利尤尔琴科亲自去盯梢,出人意料的,这位被派来盯梢的人,在8月1日这天自己叛逃了。 尤尔琴压根没去什么博物馆,而是拐了个弯,径直走进了美国大使馆,对着他们说:“嗨,同志,我来投诚了。” 这一下,可把美国人给整不会了。面对CIA官员们难以置信的眼神,尤尔琴科倒是很坦然,直接交代了“跳槽”动机。他说自己前阵子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得了胃癌,活不了几天了。他心里一琢磨,我这辈子给国家卖命,图个啥?不就是想晚年过几天好日子吗?现在命都快没了,还坚持个啥?信仰瞬间就有点扛不住了。 当然,他也不是白白投靠。他手里有的是苏联的顶级机密,美国人想要,得拿真金白银来换,还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让他舒舒服服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CIA的人看他两手空空,问机密在哪儿,尤尔琴科特自信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都在这儿呢!” 这事儿太大了,罗马站的负责人赶紧上报。没过多久,尤尔琴科就被秘密专机接到了华盛顿的CIA总部。当时CIA的局长威廉凯西亲自带着一帮高官迎接,反情报部门的头头格斯哈萨维更是激动得像个追星族,一改往日严肃的扑克脸,笑得合不拢嘴。 尤尔琴科也没让这帮“粉丝”失望,一开口就扔出个王炸。他说:“你们美国国家安全局里,有个我们的人。” 这人就是罗纳德佩尔顿,代号“朗先生”。佩尔顿把美国一个耗资巨大的绝密海底窃听计划——“常青藤之钟”行动,卖给了苏联。这个计划是在苏联的海底通信电缆上安装窃听装置,美国人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有一次派潜艇去收数据,差点跟守株待兔的苏联潜艇撞个满怀。这下美国人才明白,自家的老底早被人家看光了。根据尤尔琴科的情报,佩尔顿很快被捕。 紧接着,他又供出了另一个CIA的叛徒爱德华李霍华德。一时间,尤尔琴科成了CIA的“超级英雄”,帮他们清理了门户,挽回了巨大损失。美国人投桃报李,给他安排了豪华别墅,银行账户里打进了一大笔钱。尤尔琴科也彻底放飞自我,抛弃了在苏联的妻儿,还向CIA提了个要求:把他远在加拿大的情妇,一个苏联外交官的妻子,给接过来。 CIA心想这有何难,立马安排。可戏剧性的一幕又来了。当尤尔琴科满心欢喜地见到情妇,以为可以双宿双飞时,那位女士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指着他的鼻子骂:“我爱的是克格勃的上校,是苏联的英雄,不是一个无耻的叛徒!” 这下尤尔琴科彻底懵了。情场失意就算了,他还发现,美国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起初把他当宝贝,现在却不怎么搭理了,给的钱也打了折扣。他跑去找CIA理论,对方的回答很实在:“我们看重的不是你的情报,而是你这个人本身。” 这是啥意思?原来,当时CIA在美国民众和政府眼里形象很差,被认为是群不择手段的家伙,很多年轻人都宁愿去FBI也不来CIA。局长凯西正愁没机会重塑形象呢,尤尔琴科自己送上门来了。CIA借着他叛逃的事大肆宣传,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能把克格勃高官都策反过来的超级情报机构。等尤尔琴科的宣传价值被榨干,人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更让尤尔琴科崩溃的是,在一次全面体检中,美国医生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你没得胃癌,之前的医生误诊了! 这下尤尔琴科傻了,本来以为是生命最后关头的及时行乐,现在变成了漫长余生的穷困潦倒和担惊受怕。他太清楚克格勃的手段了,自己这个叛徒,余生都得活在被追杀的恐惧里。 思来想去,尤尔琴科又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下巴都惊掉的决定。叛逃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他跟监视他的CIA特工在一家餐厅吃饭,吃到一半,他说了句“我出去走走”,然后就再也没回来。他甩掉特工,直接冲进了苏联驻美大使馆,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是被CIA绑架和下药了,费尽千辛万苦才逃了出来,请求组织重新接纳。 苏联人是谁啊?那可是“战斗民族”,政治智慧也是一流的。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反将美国一军的绝佳机会。 于是,苏联方面马上把尤尔琴科秘密送回莫斯科,并火速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尤尔琴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被CIA“绑架、审讯、下药”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如何保持革命气节,最终逃出魔爪的英雄事迹。 这下轮到美国人傻眼了,全世界的媒体都在谴责CIA的“卑劣行径”,美国政府百口莫辩,里子面子丢了个精光。为了挽回颜面,他们又想了个损招,通过媒体放风说,尤尔琴科回国后已经被当成叛徒秘密处决了。 你猜怎么着?第二天,活蹦乱跳的尤尔琴科就出现在了苏联的电视节目上,对着镜头再次痛骂美帝国主义的无耻。 这波操作下来,连美国自己的情报专家都开始怀疑人生了:这哥们当初投诚,该不会就是克格勃下的套吧?我们花了那么大劲,结果被人家当猴耍了? 尤尔琴科的故事,就像一部荒诞的谍战喜剧。他用自己的反复横跳,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耍得团团转。

0 阅读:0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