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春,开宋功臣汝南王郑恩的妻子,模样长得不好看,而且身材粗壮力气大,七八百斤重的石碾子她提起来就跟玩一样儿,不爱红妆爱武装,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跑马射箭都是小儿科。 汴梁城的老茶肆里,说书先生的醒木拍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咱今儿个说的是汝南王妃陶三春,那姑娘能扛七八百斤的石碾子,嫁了郑恩王爷不算啥,还敢提刀砍皇帝的龙袍!” 茶客们一听这故事,都好奇。 这“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妃,到底有啥能耐? 其实这事,得从后周显德年间的陶家村讲起。 陶家村,村头常坐着个穿粗布短打的姑娘陶三春。 这姑娘长得“扎眼”,浓眉下一双虎眼,脸盘宽,个子比村里小伙子还高半头。 她爹是退役的老卒,见女儿有力气,就教她舞枪弄棒。 没两年,陶三春就把十八般兵器摸了个遍。 打谷场是她的“练武场”。 天不亮,她就开始练基本功。 有人笑她:“三春,你这模样,哪家敢娶?” 她却把银枪往地上一戳:“我自己能养活自己,怕啥?” 命运的线,缠在个卖油郎身上。 那天,村里来了个黑脸大汉,带着俩随从站在老槐树下讨水喝。 这人是郑恩,赵匡胤的结拜兄弟,当时还只是个卖油郎。 郑恩喝着水,瞥见打谷场上的陶三春。 忍不住的喊了一嗓子:“好武艺!” 陶三春收枪回头,见是个黑汉子,皱着眉问:“你看啥?” 郑恩挠挠头,从怀里掏出块油糕:“俺爹说过,姑娘家会功夫,那是女中豪杰。俺请你吃油糕,敢不敢跟俺比划比划?” 陶三春笑了:“比就比!” 两人就在打谷场上动起手。 郑恩力气大,能扛起半扇猪,可陶三春技巧好,枪法准,没三个回合,就把郑恩的刀磕飞了。 最后,陶三春一个扫堂腿,把郑恩撂倒在地。 随从们要上前扶,郑恩却摆摆手:“输给姑娘,不丢人!” 他盯着陶三春的背影,问:“姑娘芳名?” “陶三春。” 郑恩直犯嘀咕:“这姑娘,比俺见过的所有武将都厉害!” 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郑恩跟着义兄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汝南王。 有一天,赵匡胤跟郑恩喝酒问:“三弟,你也该成家了,有没有看中的姑娘?” 郑恩想起陶三春:“有个陶家村的丫头,武艺高强,就是模样不太好看。” 赵匡胤大笑:“娶妻娶贤,模样能当饭吃?你去提亲!” 没几天,赵匡胤的使者到了陶家村。 陶三春的爹吓得直摆手:“王爷要娶我家丫头?使不得,使不得!” 陶三春却叉着腰说:“爹,俺愿意!那黑汉子既然敢来,俺就敢嫁!” 成亲那天,汴京城热闹得很。 周围的宾客们挤在王府门口,都想看看“能扛石碾子的王妃”。 盖头一掀,陶三春穿着红装站在那里,虽然脸盘宽、个子高,但眉宇间有股英气。 有人窃窃私语:“这哪像王妃?” 可等陶三春站起来,单手举起院里的一百斤重的石锁,所有人都闭了嘴:“这王妃,有本事!” 婚后的陶三春,十分自在。 郑恩的结拜兄弟常来王府喝酒,有人开玩笑:“郑三哥,你媳妇能舞枪不?” 陶三春听了,命人立了根杆子,杆顶挂个铜钱。 她拉开弓,连射三箭,箭箭射中铜钱方孔。 有一年元宵灯会,几个地痞调戏卖花姑娘。 陶三春正好路过,上前一手一个把地痞扔进河里。 卖花姑娘吓得直哭,陶三春笑着说:“别怕,有俺在。” 这事传开,汴京百姓都竖大拇指:“汝南王妃,侠义!” 郑恩有时候跟赵匡胤喝酒:“俺那媳妇,虽然模样差点,可真贤惠。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教下人练武强身。” 赵匡胤笑着说:“朕早知道陶氏不是寻常女子,你是有福的。” 可日子哪有那么顺? 后来郑恩遭人陷害,被贬官在家。 陶三春没埋怨,反而安慰他:“官场起落正常,你保重身体要紧。” 她亲自下厨做饭,虽然做得不太好吃,但郑恩吃着,心里暖暖的。 郑恩去世后,陶三春撑起了家门。 她把儿女教育得很好,儿子后来都成了武将。 有人劝她改嫁,她摇头:“一女不嫁二夫,何况郑恩待俺不薄。” 她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临终前还对儿孙说:“俺这辈子,最不后悔的就是嫁给你爹。” 不过,陶三春的“传奇”还没结束。 郑恩去世没几年,赵匡胤三下南唐,被困寿州。 消息传到汴京,陶三春说:“俺去救驾!”她挂印为帅,领兵下江南。 在双锁山,她收了刘金定,在二龙山,她活擒元帅宋继秩,在泗水河边,她刀劈楚豹,立下赫赫战功。 赵匡胤听说后,笑着说:“陶妃这本事,比朕的武将还强!” 后来,郑恩被人诬陷“醉酒出言不逊”,赵匡胤一怒之下把他杀了。 陶三春听了,当场就哭了。 她披挂上阵,誓要报仇。 赵匡胤怕了,几天不敢出门。 最后,还是大臣想出主意,让赵匡胤脱下龙袍,陶三春在龙袍上砍了三刀。 最后,她盯着龙袍:“俺夫的仇,报了。” 这事传开,汴京百姓都议论:“陶三春,真性情!” 后来,她的事被写成戏文,叫《陶三春挂帅》。 主要信源:(《宋史·郑恩传》《陶三春挂帅》《飞龙全传》)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