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毛孩能做啥?”公元1417年,18岁的蒯祥奉命设计皇城宫殿,老师傅们一万个不服,可当他设计出来后,老师傅们傻眼了,这宫殿不仅能抗10级地震,还能延续600多年,成为今天的天安门,这蒯祥到底是什么来头? 蒯祥1398年出生在苏州吴县胥口镇,那地方属于香山一带,家里祖祖辈辈干木工活。他的爸叫蒯福,是明朝早期管建筑的木工头头,从小蒯祥就跟着学,七岁八岁就开始摸工具,组装小木架。家里人看他聪明,就让他多帮手,十来岁已经能独立干些小工程了。比如修桥建亭,他会自己量尺寸,改设计,让东西更稳当。 周边人传开,说这小子有两下子,地方上有些寺庙修缮也找他帮忙。他十四岁那会儿,在苏州参与过园林活计,学着用斗拱加固屋顶,工期快了不少。十六岁掌握了画图和实地测量的本事,经常自己练平衡和结构。十八岁时,朝廷征工匠北上建北京城,他被选上,带上工具就去了。 1417年永乐十五年,朱棣要建北京皇城,蒯祥十九岁被点名管承天门的木工设计。那些老工匠起初不服气很正常,谁见过这么年轻的领头?蒯祥用绳墨测地基,算尺寸,画平面图,数据准得没话说。老匠人们复测,发现柱距梁长都对得上。指挥组装时,他用榫卯接合,不靠钉子,斗拱层层叠,结构能分散震动。承天门建成,高大稳固,成了皇城正门。那些老师傅后来叫他蒯鲁班。 建完承天门,蒯祥没停下,继续管故宫其他部分,到1420年基本完工。他还设计了十三陵里的裕陵,就是英宗朱祁镇的墓。中间有件事,一块缅甸贡的巨木要做门槛,工匠锯短了,差点掉脑袋。蒯祥想出办法,锯掉一截,雕成龙头,中间插上多锯的部分,做成可拆的金刚腿门槛。皇帝一看,行,饶了那工匠。还有一次,他喝多酒闯了禁区,朱棣也没重罚,就因为看重他的活计。 晚年他不怎么一线干了,带徒弟,传授技艺,组成了香山帮匠人。这帮人后来建了南京夫子庙啥的,甚至去新加坡和美国盖中式建筑。承天门1651年清顺治时重修,改名天安门,一直用到现在。蒯祥1481年去世,活了83岁。
2008年,80后清华博士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执意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都无法令
【8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