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场,美军采取“火力压制”战术,成吨的炮弹轰炸250高地。而此时高地上,我军只剩下最后一名战士在坚守……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这个地方属于沂蒙山区,条件比较艰苦,村里人主要靠种地过日子,土地不多,收成也有限。他小时候家里穷,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就帮着干活,捡柴火、放牛什么的都干过。1947年9月,朱彦夫14岁那年,瞒着家里人跑到当地招兵点报名参军,当时部队见他年纪小,个头也不高,本来不想收,但他自己坚持要加入,最后部队同意了。从那时候起,他就正式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参军后,朱彦夫先在部队里接受训练,学射击、行军这些基本东西。没多久,他就跟着部队上了战场。1947年底,他参加了孟良崮战役,那时候部队围歼国民党整编74师,他作为战士参与了阵地攻坚,负责投手榴弹和掩护队友推进。战役打得挺激烈,朱彦夫在战斗中第一次负伤,但伤得不重,简单包扎后继续跟队。1948年,他又加入了淮海战役,这个战役规模大,志愿军围歼国民党部队,他所在单位负责阻击敌军突围,朱彦夫端着枪在阵地前沿射击,帮着挖战壕加固防御。淮海战役结束后,他荣立了一次战功,因为表现积极。 1949年,朱彦夫参加了渡江战役,部队从长江北岸渡河攻占南岸,他跟着船队过江,登陆后占领高点,架设机枪压制敌方火力。这次战役让他积累了更多经验。接着,部队推进到上海,朱彦夫参与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在城市街巷中清剿残敌,确保城区稳定。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经历了上百次大小战斗,负伤几次,但每次都很快归队。到1950年,朱彦夫已经17岁,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部队把他调到第九兵团26军77师230团2连,继续服役。 那年秋天,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推进到鸭绿江边,中国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志愿军第九兵团主要在东线作战,面对的是美军海军陆战队1师,这支部队装备先进,有坦克飞机支持。朱彦夫他们连的任务是配合大部队阻击敌军,为围歼美军争取时间。入朝后,朱彦夫帮着部队搭建阵地,检查武器弹药,准备迎接战斗。这些年军旅生涯,让他从一个农村小子变成了有经验的战士,为后来的250高地战斗打下了基础。到长津湖战役时,他已经立过三次战功,身上有十处伤疤。 1950年11月底到12月初,朝鲜东线长津湖地区爆发激战,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对美军海军陆战队1师发起围歼。250高地位于长津湖以南新兴里附近,是一个战略要地,控制这里就能切断美军退路。朱彦夫所在2连接到命令,攻占并固守250高地,当时连队只剩19名战士,因为之前战斗减员严重。美军海军陆战队1师是精锐部队,曾在太平洋战场上作战,两个营的兵力配备坦克、火炮和飞机,火力强大。 战斗开始时,气温在零下30到40度之间,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棉衣,补给跟不上,弹药和食物短缺。2连战士在两天两夜里连续作战,每个人都带伤。美军采用火力压制战术,先用飞机投弹,然后炮兵轰击,高地被成吨炮弹覆盖,阵地多处被毁。志愿军战士利用地形抵抗,打退美军多次进攻。战斗中,战士逐一牺牲,到最后只剩朱彦夫一人继续作战。他收集剩余武器,包括机枪和步枪,变换位置射击,压制美军推进。 美军发现高地抵抗力量减弱,派出更多士兵发起冲锋。朱彦夫在更换弹夹时,几枚手榴弹落到附近,他捡起扔向敌群,但一枚爆炸导致他重伤昏迷。美军继续进攻,但志愿军后续部队赶到,巩固了阵地。整个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上万,被迫撤退,中国志愿军付出巨大代价,冻伤减员严重。这场战斗是朝鲜战争转折点之一,美军认识到志愿军作战能力强,改变了战略部署。朱彦夫的坚守体现了志愿军在劣势条件下阻击敌军的决心。 战斗结束后,朱彦夫被志愿军后勤人员发现,紧急送回国内医院治疗。他昏迷93天,医生为他做了47次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保住性命,但双手双脚和左眼永久丧失。1952年,朱彦夫从部队退役,回到沂源县张家泉村。村子在山区,交通不便,耕地少,村民生活困难。他安装假肢,重量十几斤,学会用残肢和嘴完成日常事务。 1957年春天,村民选朱彦夫当村党支部书记。他从改善农业入手,组织村民整山造地,把陡坡改成梯田,增加耕地面积。工程用时几年,村民用锄头铁锹挖掘,朱彦夫负责规划和协调。接着,他推动打井引水,从山外拉水管,解决灌溉问题,水渠建成后,庄稼产量提高。村里还修了简易道路,方便运输物资,原来泥巴路变成石子路,村民出行容易了。 1970年代,朱彦夫协调引入电力,村里拉起电线,安装电灯和农机设备,生产效率提升。这些变化让张家泉村从贫困村变成相对富裕的地方,村民收入增加。朱彦夫担任书记到1982年,期间写了多本书籍,记录经历和乡村工作方法。他的事迹得到认可,1954年荣立特等功,多次获全国表彰,包括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1950年朝鲜战场,美军采取“火力压制”战术,成吨的炮弹轰炸250高地。而此时高
运赛过去
2025-09-03 15:36:1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