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为了补贴家用,已经订婚的19岁女儿南下打工,从此杳无音讯,31年后,父母通过寻亲小组寻找女儿,谁曾想,找到女儿后,她的遭遇让全家人崩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湖南耒阳的黄龙村口,常年能看到一对年迈的老人坐在石凳上,他们就是曾德义和周梅子,无论天气如何,他们都守在村口,望着远方的道路。 他们等的不是别人,而是1989年离开家南下打工后失去联系的三女儿曾春芳,三十一年的时间里,老两口始终没有放弃,生怕有一天女儿回来了却找不到家,所以坚持留在破旧的老屋里,不肯搬走。 1989年,19岁的曾春芳正值青春,她的父母已经为她订了一门婚事,准备不久之后就让她出嫁,可她性格倔强,不愿意一辈子困在农村,看到同龄人南下打工挣钱,心里更是充满渴望。 她和同村的姑娘约好一起去广东,父母虽然不情愿,但拗不过她的坚持,只得同意,出发那天,她带着简单的行李登上火车,还承诺过年一定回来,可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成了和家人最后的告别。 在火车上人多拥挤,她和同伴很快走散,正当她孤立无援时,两个看上去热情的妇女主动靠近,说要带她去工厂,她因为单纯轻信了,跟着下车,没多久就被转手卖到广东汕尾一个偏僻的山村。 买她的是个比她大十六岁的男人,花了三千元,她的身份证被没收,被关在家里,几次尝试逃跑都遭到毒打。 因为人生地不熟,不识字又不认路,根本没有机会走出去,随着时间推移,她在被迫的情况下生下六个孩子,孩子成了她最大的牵挂,也成了新的枷锁,让她彻底失去了逃离的勇气。 在她被困的这些年里,家乡的父母从最初的等待到彻底崩溃,春节时,村里年轻人陆续返乡,唯独不见她的身影,同行的姑娘回到村里后,只含糊说在火车上走散了。 父母立刻慌了,带着儿子到广东四处寻找,睡过桥洞,也曾被人当成骗子赶走,与此同时,女儿的婚事彻底变成了灾难。 订婚的男方不信她失踪,认定她逃婚,带着人上门闹事,砸东西抢粮食,村里人开始议论,指责父母“教女无方”,曾家不得不变卖家产赔偿,从此背上骂名。 三十一年里,家人寻找过无数次,儿女们逐渐放弃,只有父母每天守在村口,他们害怕搬家,因为女儿要是真回来了,可能会认不出新环境,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身影越来越佝偻,但等待从未停止。 直到2020年,转机才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曾春芳的大儿子不忍母亲的痛苦,在寻亲网站上发布了信息,志愿者和记者介入,通过DNA比对和人脸识别技术,终于确认她就是当年失踪的女孩。 电话打到湖南老家时,家人起初还以为是骗局,可当他们看到照片后,泪水夺眶而出,照片里的女人已是中年,却依稀能认出少女的模样。 重逢的场面令人动容,母亲周梅子扑到女儿身上,母女抱头痛哭,两位老人紧紧抓住她的手,不愿松开,害怕再度失去,这一刻,所有的委屈和思念都倾泻而出。 与此同时,新的矛盾摆在眼前,她在汕尾生活了三十多年,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甚至有了孙辈,她舍不得离开那边的家庭,也无法抛下六个孩子。 母亲想让她留在身边,但她不得不选择回到广东,临别时,村口再次成为见证,只是这一次,送走的不再是怀揣希望的少女,而是历经磨难的中年妇女。 这场团聚带来的不只是喜悦,还有让人心碎的真相,她被拐卖的事实终于揭开,父母背负多年的污名也得以洗清,她保存的旧身份证依旧清晰写着“湖南耒阳”的地址,成为她没有被彻底抹去的唯一证据。 她曾试图教孩子们说家乡话,却因丈夫不满而被迫沉默,等她带孩子回到湖南时,发现外孙们听不懂外婆的方言,代际之间的隔阂显得格外沉重。 曾春芳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折射出当年南下打工潮中年轻女性的脆弱处境,绿皮火车的混乱环境,让拐卖有了可乘之机。 社会对女性的苛责,让失踪者家属背负沉重压力,几十年的等待,不仅耗尽了父母的精力,也把一个完整的家庭撕成了两半,虽然最终团聚,但那份痛苦早已刻在心底。 三十一年前,母亲在村口目送女儿离开,寄托着希望,三十一年后,她在同一个地方目送女儿远行,心情却已不同,失而复得的重逢,让他们有机会彼此拥抱,可留在心中的遗憾永远无法填补。 对父母来说,至少知道女儿还活着,这一生的等待终于有了答案,对女儿来说,虽然回不去从前,但她能正大光明地站在父母身边,证明自己不是逃婚,而是被害者,这个真相来得太迟,却仍是迟到的救赎。 信源:湖南卫视|《寻情记》节目组
1989年,为了补贴家用,已经订婚的19岁女儿南下打工,从此杳无音讯,31年后,
如梦菲记
2025-09-02 14:33: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