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长寿者活了103岁,还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儿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4年,孙元良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曾在清朝做过知县,六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所以对他特别宠爱,家庭条件宽裕,教育资源丰富,孙元良很早就接受了良好的培养。 18岁时他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两年后又进入北京大学,求学期间,他结识了思想界的重要人物李大钊,得到了推荐信,这让他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能进入黄埔一期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因为这一批走出来的人几乎都是日后政坛和军界的中坚力量。 在黄埔军校里,他不仅学习成绩不错,外貌和气质也很符合当时蒋介石选拔的标准,蒋介石看重这个学生,很快就在北伐期间提拔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长。 对很多人来说,这本来是建功立业的起点,但孙元良的第一次战场经历却成了他一生名声的转折,在南昌战役中,他所带的部队原本有机会立下战功,可是因为失误和紧张,他选择了撤退。 这次行动让全局陷入被动,直接招致蒋介石的震怒,甚至当众扬言要处置他,虽然最后没有真的被枪毙,但这件事让孙元良的形象打上了“临阵脱逃”的印记。 后来蒋介石还是出于对黄埔生的感情,安排他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还资助学费,这也说明了当时对他的态度是既愤怒又不舍。 回国之后,孙元良重新获得任用,他并不是没有战功,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他率部坚守宝山庙行镇整整11天,硬是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这让他拿到勋章并升任88师师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的88师在淞沪会战闸北一线苦撑一个半月,给日本人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正是在这场战斗中,他下令524团第一营死守四行仓库,造就了“八百壮士”的故事,这一段经历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被认可的部分,证明他不是完全没有能力。 不过他的争议仍然没有消失,在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和88师是守城的主力,日军攻势猛烈,但他的部队在关键时刻失去了指挥。 他自己选择撤离,部队很快陷入混乱,这件事成为后来“逃跑将军”称号的主要依据。 学界对他的评价也出现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他是保存实力,另一部分人认为他没有坚守责任,由于这场战役的特殊性,他的名声很快被定型。 进入内战时期,他的“逃”再次成为焦点,淮海战役时,他担任第16兵团司令,被解放军包围,按照原本的计划,部队应该统一突围,但他却自行其是,单独带兵行动。 结果八万多人在永城地区被打散,死的死,俘的俘,而他本人化装成副官成功脱身,这个场景对比太过鲜明,一个兵团司令可以从容逃命,而大部队几乎覆灭,让他的“善跑”之名再次加深。 1949年他退到台湾,蒋介石已经对他彻底失望,明确表示“永不录用”,孙元良的军事生涯就此结束。 他后来移居日本,靠经营小生意维持生活,之后又回到台北进入商界,做过针织公司董事长,算是重新找到了立足点。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家庭,孙元良有过多段婚姻,子女不少,但最出名的就是儿子秦汉。 本名孙祥钟的秦汉在1978年凭借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拿下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当时台湾影坛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 此后他主演了《庭院深深》《滚滚红尘》等大量影视作品,与林青霞的银幕搭档和感情传闻更是被广泛传播,在那个年代,秦汉几乎是观众心中的男神。 这让人感到戏剧性,一个在战场上饱受争议的父亲,却养育出一个艺术上成就斐然的儿子。 公众对孙元良的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秦汉的存在而多了一层复杂的色彩,有人记得他是逃跑将军,有人则通过儿子的光环想起他是影帝之父。 孙元良活到了103岁,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后一个离世的人,他的一生横跨清末、民国、抗战、内战和台湾社会的发展,个人命运与时代起伏紧紧交织。 他既是军事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名字,也是一个百岁寿星,更是一个让家庭故事流传后世的父亲。 这三重身份互相交织,让人们在评价他时很难下一个单一结论,无论褒贬,他留下的印记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个特别的存在。 信源:中国新闻网——"逃跑将军"孙元良的传奇人生 环球时报——孙元良:争议将军与明星父亲的双面人生
这是1988年,被软禁长达33年之久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重获自由后,与夫人拍摄的
【21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