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们说起我们家最早的往事,那还是民国时候的事——我太爷爷当年去上海做生意时认

好小鱼 2025-11-28 21:48:08

听老人们说起我们家最早的往事,那还是民国时候的事——我太爷爷当年去上海做生意时认识了一位上海姑娘,后来就成了我的太奶奶,这段姻缘后来也成了我们家族一段特别的记忆。据说那是一九三五年春天,太爷爷背着绍兴老酒到十六铺码头找买主,在城隍庙遇见了摆香烟摊的太奶奶。这个上海姑娘梳着时髦的爱司头,却能用流利的绍兴话砍价:侬这酒坛子泥头都裂了,便宜两角洋钿! 老辈人总说,我们家的故事是从一坛裂了泥头的绍兴酒开始的。 1935年春天,太爷爷背着酒篓子从绍兴来上海,十六铺码头的风里混着鱼腥和煤烟,他却拐去了城隍庙——听说那里的南货店老板爱喝陈酒。 就在九曲桥边的香烟摊前,他停住了脚。 摊主是个上海姑娘,梳着亮得能照见人影的爱司头,发梢别着枚银质的小蝴蝶,手指间夹着包“美丽牌”香烟,烟盒边角被捏得有点卷。 太爷爷刚把酒坛放下,姑娘就开了口,一口绍兴话比他还地道:“侬这酒坛子,泥头都裂了道缝,酒气跑了不少——便宜两角洋钿,我就全要了。” 他愣了愣,低头看那泥头,果然有道细裂纹,像谁用指甲轻轻划了下。 姑娘见他不说话,伸手敲了敲坛身,“笃笃”两声,声音有点闷。“不骗你,”她眨眨眼,“我阿爷是绍兴人,小时候听他说,好黄酒的泥头要像豆腐一样紧实。” 太爷爷忽然笑了,他原以为上海姑娘都娇滴滴的,没想到会这样直接。“两角就两角,”他说,“但你得告诉我,上海姑娘怎么会说这么地道的绍兴话?” 后来太奶奶总说,那天她不是真想买酒,是看那酒篓子磨得发亮,猜他是跑了远路的老实人——裂了泥头的酒未必不好,就像看着严肃的外乡人,未必不会笑。 她从烟摊抽屉里摸出个小锡壶,倒了点酒递给他,壶身上刻着朵小小的梅花,是她阿爷留下的,说以后遇到懂酒的绍兴人,就请他喝一杯。 太奶奶的绍兴话,是跟着阿爷学的。阿爷年轻时在绍兴做过绸缎生意,后来才回上海开了烟摊,她跟着听了十几年,口音早融在骨子里了;而太爷爷愿意降价,不单是因为那道裂纹,更是因为在异乡听见乡音的瞬间,心里那点防备忽然就软了。 你说,那道泥头裂纹到底是天意,还是姑娘早就看准了的由头? 那天的酒最终成交了,太爷爷收了钱,却没立刻走,站在摊边看她给客人递烟、找零,看阳光落在她发梢的银蝴蝶上,一闪一闪的。 这段因酒结缘的姻缘,后来成了家族聚会上必讲的段子,老人们总说:“要不是那坛裂了缝的酒,哪有后来一大家子人。” 现在想想,或许缘分从来都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一道裂纹,一句乡音,甚至烟盒边角那点卷边的褶皱。 如今太奶奶的银蝴蝶发夹还收在樟木箱里,边角磨得有些钝了,就像那个春天的故事,被讲了无数遍,却还是带着酒坛刚开封时的微醺香气。

0 阅读:21
好小鱼

好小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