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议员:不来日本,中国人肯定受不了的!日前大使:中国人不来,让东京变得干净!针对日本国内对华人频繁出现的不友好行为,我国不得不发出了,对赴日人员的出行提醒,我各大航空公司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机票退改签的优惠政策。面对这种善意提醒,日本国内不仅不思悔改,就连日本议员和日本前大使,也公开站出来,发表了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观点,中国网友对此的评论,更是亮眼。 说出“中国人不来肯定受不了”的,是日本参议院议员佐藤正久,这位常年活跃在右翼舆论场的政客,过往多次发表否认历史、抹黑中国的言论。就在我国发出出行提醒前一周,他还在东京某街头演讲中宣称“中国游客素质低下,给日本带来麻烦”,却对近期东京银座某药妆店店员辱骂中国游客、大阪机场华人被无端查验护照等事件视而不见。另一位叫嚣“东京变干净”的前大使木寺昌人,曾任日本驻华大使,卸任后频繁在媒体上渲染“中国威胁论”,此次言论更是将其偏见暴露无遗——仿佛中国游客的到来,只是为了“污染”东京的街道,全然忘了疫情前中国游客每年为日本贡献超千亿日元消费的事实。 我国发出的出行提醒从不是空穴来风。上周,定居东京的华人博主小李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她带着孩子在涩谷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突然被一名日本中年男子吐口水,对方还用日语骂道“滚回中国”。她试图理论,周围却无一人上前劝阻,甚至有路人拿出手机拍摄,嘴里念叨着“活该”。类似的事情正在不断发生:京都清水寺景区,华人游客因不懂日语询问路线被店员驱赶;北海道滑雪场,中国游客的雪具被恶意损坏;更有甚者,在福冈某超市,华人顾客被怀疑偷东西,遭到强行搜身。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每一件都在刺痛着国人的心,也让我国的出行提醒显得尤为必要。 各大航空公司的退改签优惠,本是为了给计划赴日的国人提供便利,却被日本部分势力解读为“中国游客离不开日本”。他们似乎忘了,中国游客选择去哪里旅游,从来都是基于自身意愿和目的地的友好程度。疫情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客源国,2019年全年赴日中国游客超950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7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在日消费的35%。东京的新宿、大阪的道顿堀、京都的祇园,随处可见中文标识和接纳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店铺,这些都是中国游客带来的市场活力。如今,随着我国发出提醒,多家旅行社的赴日线路订单量骤降90%,东京部分依赖中国游客的药妆店、免税店已经出现店员裁员、货架空置的情况,这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真实答案。 日本部分人士的傲慢言论,彻底点燃了中国网友的怒火。有网友留言:“上世纪我们没饭吃都没怕过,现在会受不了没日本旅游?可笑!”还有网友分享亲身经历:“去年去日本旅游,花了几万块,回来后发现买的所谓‘本土产品’其实是中国制造,现在想想,真没必要花钱买气受。”更有理性的网友分析:“他们越是嘴硬,越说明依赖中国游客。我们的出行提醒不是抵制,而是保护自己的公民,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游客应该在异国他乡遭受歧视和伤害。”这些评论,没有激烈的谩骂,却字字戳中要害,道出了国人的态度:我们尊重每一个友好的国家和人民,但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偏见与羞辱。 事实上,日本部分势力的言论,本质上是对自身问题的回避。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旅游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而中国游客的贡献不可或缺。但他们不愿承认这一点,反而将自身发展的压力转嫁到中国游客身上,用傲慢的言论掩盖内心的焦虑。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中日民间感情,更不利于日本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要知道,旅游交流的基础是相互尊重,没有尊重的交流,注定无法长久。 中日一衣带水,民间交流本是增进两国理解的桥梁。但桥梁的搭建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而不是一方单方面的傲慢与偏见。我国发出出行提醒,是出于对公民安全的负责;航空公司出台退改签优惠,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些善意的举措,理应得到日本方面的理解与反思,而不是无端指责和恶意嘲讽。 结语:旅游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赖”,而是双向的奔赴与尊重。日本部分人士的言论,不仅低估了中国游客的选择空间,更忽视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核心要义。尊重是相互的,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