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时候,总理路过昆明,碰见了他的初恋张若名。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总理小声

阿皮历史库 2025-11-28 10:53:11

1955年的时候,总理路过昆明,碰见了他的初恋张若名。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总理小声问张若名,想不想回北京工作呀?     1955年4月的昆明,春阳正好。     一辆专机缓缓降落在巫家坝机场,刚结束仰光会面的周恩来总理,带着万隆会议的筹备重任绕道而来。     谁也没想到,这场为推进民族工作的行程里,会有一段跨越三十余年的故人重逢。     一位云南大学的教授接到通知,要去省委贵宾招待所会见重要客人,当她走进那座原龙云故居的庭院时,竟看到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周恩来总理。     这位教授名叫张若名,早年间是五四运动中敢冲敢闯的骨干,也是周恩来等人发起的觉悟社核心成员之一。     两人曾一起赴京请愿,一起在狱中度过半年时光,一起乘船赴法国寻求救国真理。     青年时期的并肩奋斗,让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只是后来人生轨迹渐分,张若名选择弃政从文,在法国拿下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1948年随丈夫杨堃来到云南大学,主讲文艺理论与法语。     这次重逢也算是偶然,总理此行本是因万隆会议临近,需实地推进云南民族工作。     当时的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逐步落地,1951年峨山彝族自治县已率先成立,195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也正式挂牌,到1955年全省已有多个民族自治地方,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仍需重点推进。     总理刚经历阑尾炎手术,又避开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凶险,绕道昆明正是为了摸清民族工作实情,凝聚各方力量。     见到张若名夫妇,总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行的陈毅副外长也一同入座。     谈话足足持续了五个小时,从五四时期的峥嵘岁月,到法国留学的点滴往事,再到中法文化交流与民族学研究,话题不断延伸。     席间总理忽然轻声询问张若名,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     彼时的张若名,在云南大学已创办了文艺批判教研室,成为中国最早教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者之一。     她对云南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状况也有深入了解,而总理此行的核心任务,正是要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和平改革与自治建设。     1955年的云南,正试点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既要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又要照顾民族上层人士与宗教信仰,工作复杂且敏感。     总理邀请张若名,实则是希望借助她的学识与影响力,为民族工作注入更多力量。     张若名经过沉思,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老友的好意,她选择继续留在云南大学,投身于教育事业。     回到北京后,邓大姐关切地询问张若名的近况,周总理一一详答,两人对张若名的命运不胜唏嘘。     不过当时没人能预料到,这场重逢会成为永诀。     几年后,张若名遭受迫害,最终选择投盘龙江自尽。     得知噩耗的总理异常震怒,明确表示张若名绝对不是叛徒,在他与邓大姐的亲自过问下,张若名的冤案得以甄别,多年后彻底平反昭雪。     总理的那次昆明之行,最终为云南的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1955年底,全省已建立起4个专区级、5个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80多万。     而他与张若名的重逢,没有儿女情长的纠缠,只有老战友的相互问候与为国育才的期许,恰如他曾对侄女所说,不能当妻子,仍能做朋友,公私分明的底线从未动摇。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