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进行回敬,不知道现在新加坡脸上还挂不挂的住!驻日大使馆11月25日的刊文

财先生观天下 2025-11-26 14:19:52

对新加坡进行回敬,不知道现在新加坡脸上还挂不挂的住!驻日大使馆11月25日的刊文,恰似给向来以“干净光鲜”自居的新加坡递上卸妆棉,一下擦出了藏了八十年的历史疮疤。 谁能想到如今顶着“花园城市”“精英社会”光环的狮城,曾是日军在东南亚最大细菌战部队的老巢?这层遮羞布被当众扯下,想装看不见都难。 自家地盘曾盘踞着制造细菌武器的恶魔,还成了整个东南亚的“毒源中心”,换谁都挂不住脸,更别提对形象格外在意的新加坡了。 日军将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安在新加坡,绝非随意选址,而是精准算计的“投毒布局”。 1942年3月刚从英国手中夺取新加坡,当月便敲定在此设立731部队的“兄弟单位”,连成立都得经裕仁天皇点头,足见这支部队的战略分量。 731部队在东北的暴行早已罄竹难书,让它充当“标杆”扶持新部队,可见日军早将新加坡定位为东南亚细菌战总指挥部。 6月便从上海调兵入驻,总部直接霸占新加坡中央医院医学院旧址,这里现成的实验室、培养设备和冷藏设施,让日军省却基础建设成本,直接把“毒窝”扎在了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带。 如今在那附近询问本地人,十有八九不知这栋斯文的建筑里,曾养着能毁灭村落的毒跳蚤,藏着满罐鼠疫杆菌。 日军对外宣称的“防疫给水”纯属糊弄人,背地里已把新加坡打造成高效运转的“毒跳蚤量产基地”。 新加坡学者林少彬与中国学者王选的合著,彻底揭开了这支部队的底细:核心成员850人,加上本地强征或哄骗的帮手,总人数轻松破千。 更关键的是,这850名核心全是从731部队、南京1644部队等恶魔据点调来的“老手”,相当于把东北成熟的细菌战流水线原封不动搬到了东南亚。 他们轻车熟路地开工,一边饲养实验鼠,一边批量培育染有鼠疫杆菌的跳蚤,医学院的培养箱里不再培育细胞,转而批量培养致病菌,通风管道里飘的都是致命气息,硬生生把医疗场所变成了人间地狱。 日军选中新加坡,核心是看中其地理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交通枢纽优势,让细菌武器能通过海运、陆路快速送达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 1944年缅甸战场的惨剧就印证了这支部队的“成果”:日军在仰光周边投放大量带毒跳蚤,一个月内便引发鼠疫,平民死亡超3000人,盟军士兵近千人感染,战斗力锐减。 盟军调查后发现,这些跳蚤的致病菌基因与731部队在东北使用的完全一致,溯源直指新加坡第九四二〇部队。 除了对外输出灾祸,部队还在本地拿樟宜战俘营的英美战俘做活体实验。 据幸存者回忆,战俘被强制注射不明液体后,或全身溃烂或高烧抽搐,最终被秘密火化,连姓名都无从考证,1943至1945年间这样的暴行至少发生上百次。 更讽刺的是,日军的伪装功夫做得十足。总部门口挂着“南方防疫给水部”的牌子,每天安排人穿白大褂在门口“免费接种疫苗”,还印宣传册宣称要“消灭热带疾病”。 附近居民起初真以为来了“救星”,直到有小孩在围墙外捡到装死老鼠的罐子,沾染后起红疹险些丧命,居民才隐约察觉异常,但没人敢深究,日军在新加坡的高压统治下,“反日”罪名足以致命。 这也导致战后多年,多数新加坡人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部队旧址后来改成医院行政楼,过往医患谁也想不到脚下土地曾浸透着无辜者的血泪。 战后八十年,新加坡显然有意淡化这段历史。一方面是形象考量,“细菌战基地”的标签与它打造的精英形象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是现实需求,战后忙着独立建国、靠贸易金融崛起的新加坡,没必要翻出这段“黑历史”自寻麻烦。 但历史从不是想忘就能忘的,林少彬与王选的研究、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盟军调查档案,都留存着铁证,只是没人愿主动掀开遮羞布。 驻日大使馆的刊文则直接将证据摆上台面,戳破了这份刻意的“不知情”,这从不是传说,而是铁证如山的事实。 如今的新加坡,每年举办各类历史纪念活动,却对家门口这段黑暗历史讳莫如深,未免太过刻意。要知道第九四二〇部队的分支曾遍布东南亚,马来西亚槟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都有其据点,新加坡正是当之无愧的“毒源总开关”。 从这里运出的毒跳蚤、致病菌,夺走的不仅有盟军士兵的生命,更有无数平民的性命。如今遮羞布被扯下,新加坡再想装“不知情”或“与我无关”,已然行不通。历史的疮疤即便捂得再久,一旦被掀开,该面对的终究要面对,该红脸的也终究躲不开。

0 阅读:0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