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韩国正铆足了劲追赶我们,不创新,继续抄袭,15年内恐失去优势,近日,宁德

丽唐文采飞扬 2025-11-25 11:01:43

曾毓群:韩国正铆足了劲追赶我们,不创新,继续抄袭,15年内恐失去优势,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锂电年会”闭幕式上发出警告:如果不创新,一味地“扩大规模”、“从国内卷到海外”,我们恐怕会失去在电池产业上的优势。   当前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的市场份额确实令人骄傲。   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内的六家中国企业,就合计拿下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7.5%。   宁德时代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其电池被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际大厂广泛采用,这种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成熟的产业链、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   但韩国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正倾全国之力,试图在这场电池竞赛中夺回失地。   2022年底,韩国就发布了《二次电池产业创新战略》,目标直指2030年成为全球电池领域的领导者,并计划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40%。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韩国政府和民间计划共同投入超过20.5万亿韩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许多韩国企业认为,在电池等多个关键领域,中国的竞争力已经领先,并预计未来五年内,韩国在半导体等传统优势产业上也可能被中国赶超。   这种“被追赶”的压力,正转化为他们“必须反超”的巨大动力。   过去,我们和韩国企业都曾高度聚焦于三元锂电池,但当市场风向转向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时,我们凭借快速的反应和技术创新,抓住了机会,实现了反超。   这恰恰说明,技术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固守现有优势,就可能在下一次技术迭代中错失良机。   目前,价格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多,这些都给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的竞争中,战局远未明朗,全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巨大潜力,被公认为是行业的“圣杯”。   虽然广汽集团已建成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小批量装车,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韩国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三星SDI的目标是2027年实现商业化,而SKOn更是将量产时间从2030年提前到了2029年。   虽然我们的时间表看起来并不落后,但在核心专利、基础研究和制造工艺等领域,竞争依然激烈,谁能率先解决成本高昂、界面接触等核心难题,谁才能真正掌握未来。   只有保持危机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中,我们才能将今天的市场优势,真正转化为未来不可动摇的技术壁垒。   大家觉得,面对韩国的“举国之力”,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丽唐文采飞扬

丽唐文采飞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