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联合国,向193个国家发文件,如果揍日本谁也别说三道四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递交了一封措辞严正的信函,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提出强烈抗议。 傅聪在信中指出,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言论,是自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首次有日本领导人公开对中国作出具有武力威胁意味的表态,这一判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法的双重依据。 从历史和法律两个层面来看,《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均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放弃以武力侵占的领土,包括台湾地区。 同时,作为《联合国宪章》下的战败国,日本的国家行为仍受到“敌国条款”(第五十三、一百零七条)约束,若日本再次采取侵略行动,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五大国有权不经安理会授权直接采取军事措施。 信函进一步指出,日本近年来的军事动向已明显突破战后体制的限制,包括修改“无核三原则”、大幅增加防卫费、与美国谋划在台海举行联合军演、炒作所谓“紧急事态”法案等,这些行为与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相互呼应,显示出日本右翼势力正试图以“渐进式突破”重构地区安全格局。 面对日方挑衅,中方采取了“法律警示与实质反制”相结合的策略,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命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同时警告,日方若一意孤行必将“头破血流”,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也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援引“敌国条款”,并通过联合国渠道向193个成员国阐明立场。 此举具有三重战略意义:一是以国际法为依据,打破日本“战略模糊”的伪装,二是借助多边平台凝聚国际共识,避免陷入双边争端的叙事陷阱,三是向美国等域外势力发出明确信号,任何支持日本军事冒险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基因在当代的显现,从历史修正主义顽疾到核武装野心复燃,从战略欺诈传统到对华以怨报德,日本右翼势力展现出七大危险特征,已构成系统性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日本正试图将台湾问题工具化,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推动修宪强军,以实现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军事大国”的转型。 对此,中方提出三大战略目标:封堵日本干预台海的制度漏洞、重构国际社会对日本战败国身份的认知、矫正日本的战略误判,这些目标不仅关乎中日关系,更将深刻影响东亚安全格局的塑造。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强调,台湾问题是中方“绝不能逾越的红线”,日本若执意越线,必将面临法律、军事、经济与舆论等多重反制。 日本右翼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本质上是军国主义幽灵的借壳还魂,历史经验表明,日本从未彻底清算其侵略罪行,反而通过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方式美化战争,这种集体失忆,为右翼冒险主义提供了滋生土壤。 如今,高市早苗等人更试图将台湾问题作为突破《和平宪法》的“突破口”,其潜在危险性不容低估。 中国此次通过联合国渠道发声,展现出高度的战略智慧:一方面以国际法为盾,规避“情绪化对抗”的舆论陷阱,另一方面以多边机制为矛,凝聚国际社会对军国主义复活的共同警惕。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对日斗争将是长期过程,面对日本右翼惯用的“切香肠”战术,中方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也需构建涵盖军事威慑、经济反制与舆论斗争的“全链条”应对体系。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往往惊人地相似,八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将世界拖入战火,八十年后,任何企图颠覆战后秩序的行为,也必将遭到坚决反制。 中国此次发出严正警告,如醍醐灌顶,予日本右翼势力以重击。这亦是向妄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者亮明态度:红线不可逾越,底线岂容挑衅,任何越界之举都将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