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罗健夫,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仅只有4个月的时间,去世后,医生根据他的遗愿解

映天真 2025-11-23 14:18:45

航天专家罗健夫,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仅只有4个月的时间,去世后,医生根据他的遗愿解剖他的遗体时才发现,他的体内竟布满了肿瘤! 罗健夫1935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普通人家,1951年参军,1956年考上西北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1960年毕业分配到科研单位,1959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把全部心血扑在国防科技事业上。 1969年,国家急需图形发生器这种关键设备,当时国内一片空白,国外又严密封锁,罗健夫主动挑起课题组长重担。这个项目涉及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等多学科,他原来学的是核物理,完全跨专业,可他二话不说就扎进去自学,每天泡在资料堆里,啃书本、算参数、画图纸。   条件苦,经费紧,他把实验室当家,生活简单到极点,一件工装穿很多年,奖金全部上交。1972年,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研制成功,1975年又拿出性能更好的Ⅱ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直接填补了航天测控领域的空白,为国家争了光。 进入80年代,他又带头攻关Ⅲ型图形发生器改良。1981年10月,身体开始不对劲,胸口疼、咳嗽带血丝,但他没当回事,继续高强度干活。医院几次寄来体检通知,他都塞进抽屉没去。一直拖到1982年2月,疼得实在扛不住了,才在同事劝说下去检查,一查就是低分化恶性淋巴瘤晚期,医生说最多剩几个月。 确诊那天,他第一反应不是怕死,而是叮嘱医生千万别告诉单位和家人,怕影响项目进度。住院后,他最牵挂的还是Ⅲ型图形发生器的图纸和参数,经常让同事把资料带到病房,边打止痛针边修改方案。止痛药越吃越重,可他从没向组织提过一句个人要求。 1982年6月16日清晨,罗健夫在西安安静离世,年仅47岁。按照他生前反复交代的遗愿,医生业医生在西京医院对遗体进行解剖。刀子打开胸腔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一个巨大肿瘤死死压着心脏,体积比心脏还大,胸骨已经酥脆,胸腹腔和多个器官到处是转移癌肿,病情凶险到让人难以置信。这样重的病,他却瞒了两年多,从确诊到去世仅四个多月,还一直带病坚持在科研一线。 罗健夫走后,另一项遗愿也让人动容:家里仅剩的300元积蓄全部交给研究所,给年轻人买技术书籍;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为攻克癌症贡献最后力量。1983年,国家追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罗健夫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对党忠诚、什么叫科技报国。他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燃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精神在今天建设航天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力量源泉。  

0 阅读:3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