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木原稔在记者会上重申台海要和平解决,话说完未接受提问,口径明确但收得很紧。 说真的,这波反转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大伙儿都还没从高市早苗的强硬喊话里缓过神来。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于2025年11月7日在众议院质询中明确指出,如果台湾发生紧急状况并伴随武力使用,可能构成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从而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因为它标志着日本政府在台海问题上首次从现任首相口中公开暗示军事介入的可能性。高市早苗的表态基于日本安全保障相关法,该法于2015年生效,允许在盟友遭受攻击且危及日本存亡时动用自卫权。她的发言被视为对美日同盟的强化信号,同时也反映出日本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担忧。国际媒体分析认为,这番话旨在提升对潜在冲突的威慑力,但也加剧了地区紧张氛围。中国外交部随即强烈回应,称此为干涉内政,并要求日方撤回错误言论。中日关系因此陷入新一轮低谷,外交渠道频繁互动。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11月11日的记者会上回应了中方的抗议。他重申日本政府的一贯立场,即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对日本安全保障以及国际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并强调期待通过对话方式和平解决问题。木原稔表示,已向中方说明高市首相答辩的主旨,但并未直接撤回相关言论。这一表态被视为对高市强硬立场的微调,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记者会上,木原稔还提到,日本遵守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对台湾的立场,未发生变化。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回应体现了日本外交的务实一面,一方面维护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寻求缓和与邻国的摩擦。相比高市的直接表述,木原的口径更注重平衡,显示出日本政府内部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谨慎态度。 中日双方的外交互动在高市言论后迅速升级。中国驻日大使馆召见日本外务省官员,表达严正抗议,并敦促日方立即纠正错误。日方则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正式说明,但未满足撤回要求。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批评日方言论,称其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并警告日方勿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日方回应中,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社交媒体言论也被提及,木原稔对此提出抗议,称其不当。双边磋商于11月17日在东京举行,中方重申立场,日方则强调台海稳定重要性。此次事件凸显中日关系脆弱性,历史遗留问题与当前地缘政治交织,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是影响其台海立场的重要因素。根据日本政府数据,2024年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出口额占日本总出口的18%以上,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元件和机械设备。若台海局势恶化,导致贸易中断,日本企业将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旅游业同样受冲击,中国大陆游客2025年前9个月访日人数超过500万,贡献巨大消费额。高市言论后,中国发出赴日旅行警示,预计游客锐减60%,日本旅游局已感受到压力。经济界人士表示,日本无法承受全面对抗的代价,制造业依赖中国市场和原材料供应。政府内部评估显示,冲突升级可能导致GDP下滑2-3个百分点,因此外交策略倾向于避免极端化,转而强调和平对话以维护经济利益。 军事部署方面,日本虽加强西南诸岛防卫,但整体保持克制。日本自卫队拥有8艘宙斯盾驱逐舰和F-35战斗机队,那霸基地部署逐步推进,但巡逻活动仅限于象征性增加。2024年美日联合军演“利剑”包括岛屿防御科目,却未明确提及台海,科目设计避免直接挑衅。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常态化巡航增强,052D型驱逐舰和055型大驱频繁现身东海和西太平洋,反潜反舰能力显著提升。福建舰于2025年完成新一轮海试,舰载机适配和动力系统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近远海控制范围。日本国防白皮书承认,中国装备体系日趋完整,相控阵雷达覆盖数百公里。日本虽与美国、澳大利亚开展三边军演,反潜和拦截演练次数较往年增加30%,但这些行动被视为防御性,旨在刷存在感而非主动对抗。 冲绳地区的内部压力也制约日本的激进路线。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多次公开反对中央政府军事扩张,称其加剧本地负担。冲绳距台北仅1000多公里,若台海冲突爆发,嘉手纳美军基地将成为首要目标,日本西南诸岛首当其冲。玉城丹尼在地方议会表示,中央的强硬政策可能引发琉球独立呼声高涨,内部不稳将放大外部风险。日本政府感受到这一压力,高市言论后,冲绳民众抗议活动增多,要求减少基地负担。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框架下,日本未发出任何正式干预文件,表明其实际动作远未到位。分析认为,日本的风险评估已转变,认识到卷入战争的代价过高,因此木原稔的表态实为回调,旨在收紧口径避免玩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