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19 19:54:46

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特朗普异乎寻常的回答说,许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特朗普向来不会给任何人面子,只要是他觉得不舒服的事情,一定会直白的说出来,哪怕是打自己盟友的脸,这不,高市早苗就被特朗普狠狠打了一巴掌。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重返白宫后,其外交风格延续了一贯的务实与直接,尤其在处理盟友关系时,从不掩饰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近期,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当主持人提及中国相关议题时,特朗普没有正面回应援助承诺,而是指出许多盟友在贸易上对美国的利用超过了中国。这番言论直接指向日本等国家长期依赖美国军事保护,却在经济领域占便宜的事实。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伙伴,自二战后通过安全条约获得保障,但近年来防卫费分担问题屡次成为焦点。特朗普上任初期就曾要求盟国提高军费支出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否则可能减少支持力度。这种做法反映出美国优先政策的本质,将同盟视为交易而非无条件承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积极推动防卫预算增加,并强调美日同盟的核心作用,但特朗普的表态让她面临尴尬局面。 高市早苗于2025年10月当选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她以保守立场著称,多次表达加强军事能力的意愿,包括支持台湾安全议题。这让她与中国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外交风波。但特朗普的回应回避了具体军事援助,转而强调盟友的“非朋友”属性,这源于美国长期不满盟国在贸易赤字上的表现。根据数据,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常年维持在数百亿美元,日本出口汽车和电子产品获利丰厚,而美国提供的安全伞则需东京支付费用。特朗普在2019年就公开批评美日安全条约不公平,指出如果日本遭袭美国必须介入,但反之日本无需响应。这种不对等性让他一再要求日本多掏钱。类似情况也发生在韩国身上,美国与韩国签署防卫费分担协议,从1991年起要求首尔承担驻韩美军开支。特朗普执政时,曾将分担额从每年约9亿美元提高到13亿美元,谈判过程激烈,韩国最终妥协但留下不满。 北约盟友同样感受到特朗普的压力。他在2018年北约峰会上公开指责欧洲国家防卫支出不足,威胁撤出驻军。北约要求成员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许多国家未达标,特朗普以此为由施压,迫使德国等国增加预算。结果,欧洲国家在对抗俄罗斯时,不得不跟随美国步伐,包括对俄能源进口加征关税,尽管这导致本土能源价格上涨和工厂运营困难。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盟友必须为保护付费,否则美国不会无偿出力。这种交易式同盟观在乌克兰危机中体现明显。美国提供武器援助,但多为库存旧装备,并要求乌克兰以资源抵押,如农业土地和矿产被美国企业低价收购。这并非纯粹援助,而是趁机扩展影响力,收割利益。乌克兰战事持续,美国援助总额虽达数百亿美元,却始终控制规模,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澳大利亚的经历进一步说明美国对盟友的实用态度。2021年,澳大利亚原本与法国签署数百亿美元的潜艇合同,但美国联合英国介入,取代订单,导致法国损失巨大。法国总统召回驻美大使,公开指责美国“背后捅刀”。这一事件暴露同盟内部的竞争,美国优先抢夺军售机会,而非顾及伙伴损失。同样,德国北溪2号管道项目旨在从俄罗斯进口廉价天然气,美国却施加制裁,针对参与企业施压,尽管德国是核心盟友。这是因为美国希望德国转向购买其高价液化天然气,实现经济获利。德国民众面临能源短缺风险,但美国未予让步。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特朗普的直言戳破了同盟的浪漫外衣,让各国看到现实。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利用霸权地位压榨盟友资源,同时维护全球影响力。这种模式虽有效,却引发不满。韩国、北约成员、澳大利亚和德国的遭遇,都是活生生例子。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应借此机会提升自主防卫能力,减少对美依赖。否则,真到冲突关头,美国的援助可能仅限于售卖武器,而非派兵介入。特朗普的话虽刺耳,却提供了一个审视同盟本质的机会,推动各国追求更公平的国际秩序。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