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美国驻日大使发声,非常激动地“感谢中国”。这声 “感谢” 听得人一头雾水,细品之下全是霸权的算盘,自本轮中日交锋升级,高市早苗当局早就慌了神,活脱脱一副 “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的模样。先是派外交团队扎进华盛顿,递备忘录、找关系,就盼着美国能替它撑腰。 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摩擦由来已久,这次升级源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的表态。她明确指出台湾有事将直接影响日本的安全,这番话迅速引发中国外交部的强烈反对。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和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相继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开渠道表达不满,强调任何外部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都将面临后果。这种对峙让日本政府面临压力,高市早苗的团队开始寻求外部援助,首先将目光投向美国。日本外交官们携带备忘录前往华盛顿,试图通过游说获得美方明确支持。同时,日本外相在G7外长会议上提出相关议题,希望拉拢盟友共同施压中国。然而,德国仅表示尊重双边协商,没有进一步介入的意愿。澳大利亚虽然签署了某些合作协议,但明确划清界线,不愿因第三方纠纷调整国防策略。法国则优先处理印太能源合作,搁置了与日本的潜艇项目讨论。这些回应让日本的求援努力落空,国内舆论开始质疑政府的外交策略。高市早苗当局在这种背景下显得被动,转而更依赖美日同盟的框架来应对局面。 就在日本多方碰壁之际,美国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他上传一张圣诞卡图片,并用日文和英文写道,这感觉像圣诞节提前到来,感谢吴江浩和薛剑为加深日美同盟所做的努力。这番话表面上看似莫名其妙,因为中国外交官的回应原本是针对日本的挑衅,却被美国解读为强化美日关系的信号。日本保守派政界人士迅速转发这条消息,将其视为对中国的巧妙反击。高市早苗政府借此机会推动国内防卫政策调整,当天日本国会通过了防卫产业强化法案,允许向美国出口导弹发动机零部件,这打破了战后武器出口的限制。美日军事合作随之加速,日本自卫队首次接入美军印太司令部的实时情报。在冲绳基地,美日设立离岛防卫协调中心,日本水陆机动团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共享作战计划。之前因内部反对而延宕的战斧巡航导弹采购项目获得批准,日本采购400枚导弹,金额达23亿美元。国内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美日同盟的比例从不到六成上升到七成以上,自民党鹰派利用这一势头,推动修宪和扩军议程。 美国从这一动态中获益明显,美方批准更多军售项目,日本自卫队接收新设备。日本保守媒体放大格拉斯的消息,记录支持同盟的声音增多。G7会议上,日本试图拉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但德国仅表示支持双方对话;澳大利亚签署补充协议,却注明不涉第三方事端;法国推进能源合作,搁置潜艇谈判。这些冷遇让日本更依赖美国,格拉斯在东京场合中强化同盟纽带。日本鹰派在党部大厅内显示民意数据,支持率上升,推动修宪草案。中国方面对这些发展保持警惕,国防部公布东海舰队和火箭军的联合演训视频,展示防务能力。商务部实施针对日本精密机械的反制举措,选择影响环节。日本继续在多边场合寻求援助,但美国从中受益,美日同盟在这一阶段更趋稳固,东亚格局的互动仍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