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颎对付羌人,从来不带活口。打一场仗,不管老幼妇孺,杀得干干净净,甚至把尸体堆起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9 18:54:11

段颎对付羌人,从来不带活口。打一场仗,不管老幼妇孺,杀得干干净净,甚至把尸体堆起来炫耀战功。当时就有人骂他“没人性”,可他自己觉得,这是“一劳永逸”的法子——到底是铁血手段,还是反人类的暴行? 那会儿羌乱闹了上百年,汉朝的西北边境就没消停过。之前的将领要么招降,要么驱赶,可过不了几年,羌人又会卷土重来,官府疲于应付,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段颎一到任就放话:“跟羌人没道理可讲,要么全杀了,要么被他们杀,选哪个?” 他打羌人,从来不用计谋,就是硬冲硬砍。有次羌人躲进深山,他带着士兵追了四十多天,粮食吃完了就杀马,马杀完了就煮弓弩上的筋,愣是把对方男女老少八千多人全杀了。朝廷收到捷报,给他加官进爵,可西北的老百姓,见了他的兵跟见了豺狼似的——谁知道下一个被误杀的是不是自己。 有人劝他:“羌人里也有不想打的,何必赶尽杀绝?”他眼一瞪:“现在心软,将来他们缓过劲来,杀的就是咱们的人!”他的逻辑很简单:羌人和汉人,就像狼和羊,不可能和平共处,只有把狼全打死,羊才能活命。 可这种逻辑里,藏着血淋淋的残忍。有个羌人部落早就归顺了,还帮着官府守过城,段颎路过时,二话不说就把全族杀了,理由是“怕他们以后变心”。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做法,别说放在现在,就是在当时,也被很多大臣骂“违背天道”。 段颎确实让西北消停了几年,羌人被他杀得胆寒,不敢再靠近郡县。可他一死,羌乱又起,而且比以前更凶——剩下的羌人,对汉朝只剩下刻骨的恨。就像把杂草连根拔起时,连带着把土都翻了个底朝天,看着干净了,可风一吹,新的杂草长得更疯。 现在回头看,段颎的“屠羌”,是把复杂的民族矛盾,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他只看到了眼前的战乱,却没看到人心——靠杀戮换不来真正的安稳,只会埋下更深的仇恨。就像两个邻居打架,你把对方全家都打残了,看似赢了,可对方的亲戚朋友,迟早会找回来报仇。 历史上的这种“铁血手段”,往往能换来得一时的平静,却很少能长久。因为人性这东西,不是靠刀子能抹平的。段颎或许觉得自己在保家卫国,可在那些无辜死去的羌人眼里,他就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留下一声叹息:要是有别的法子,谁愿意走到这一步呢?可历史,往往没有那么多“别的法子”。汉羌之争 羌乱 段部鲜卑 护羌校尉 阿羌人

0 阅读:69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