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带着大军出塞三千里,把北匈奴揍得哭爹喊娘,还在燕然山刻了块石头,把功劳全记在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9 08:53:48

窦宪带着大军出塞三千里,把北匈奴揍得哭爹喊娘,还在燕然山刻了块石头,把功劳全记在自己名下。可当时的大臣们私下里嘀咕:这小子就是个外戚,靠妹妹是皇后才爬上来的,打匈奴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哪有什么真本事? 这话也不全是空穴来风。窦宪之前在京城犯了命案,把公主的仆人杀了,汉和帝本想办他,他怕了,才主动请缨去打匈奴,说白了是想戴罪立功,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会儿北匈奴刚被南匈奴和汉朝揍过几顿,元气大伤,窦宪带兵过去时,对方连像样的抵抗都没组织起来,确实有点“捡漏”的意思。 可要说全是刷军功,那些跟着他翻雪山、穿沙漠的士兵第一个不答应。北匈奴再弱,那也是在漠北苦寒之地,大军走了三个多月,粮草好几次断了顿,士兵们啃着冻硬的干粮,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追敌,光冻死饿死的就有好几千。最后在稽落山追上匈奴主力,窦宪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一刀把匈奴王的旗手劈了,这才打垮了对方的士气。 燕然勒石那事儿,确实有点张扬。他让班固写的铭文,把自己夸得跟天神似的,连皇帝的功劳都没提多少,难怪招人恨。可那块石头实实在在立在那儿,北匈奴经此一战,彻底西迁,再也没敢回来骚扰汉朝边境,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外戚带兵向来容易被骂“私通外敌”“拥兵自重”,窦宪心里门儿清。他知道光靠妹妹的面子不稳,必须打场大胜仗,让朝廷上下没话说。所以他拼了命也要打赢,甚至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补贴军饷——这种时候,刷军功的私心和保家卫国的公心,早就拧在了一起。 后来他确实居功自傲,回朝后把持朝政,最后被汉和帝收拾了。可这是后话。单说燕然勒石这事儿,不管他初衷是啥,结果是把匈奴打跑了,边境安稳了,老百姓能睡个踏实觉。就像村里来了恶狼,有个平时不咋地的壮汉提刀把狼杀了,你可以说他是为了炫耀,但也不能否认,他确实护了一村人的安全。 说到底,评价窦宪这事儿,得把功劳和人品分开看。他是外戚,有私心,这不假;可他打了胜仗,保住了汉朝的疆土,这也不假。历史上的人物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有时候,一个有缺点的人,也能办成正经事。征服匈奴 窦皇后 汉窦皇后陵 匈奴之争 窦太后传奇故事 匈奴汉 窦氏故事

0 阅读:1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