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4年,大将李成梁攻破古勒城,杀掉1104名女真人,之后不久,一个16岁的少

趣史小研究 2025-11-19 16:13:01

1574年,大将李成梁攻破古勒城,杀掉1104名女真人,之后不久,一个16岁的少年跪在地上,一把抱住李成梁战马的马腿,哭着说:“还请将军赐我一死。”没想到,李成梁却从此把少年养在膝下。 要搞懂李成梁为啥这么干,咱得先看看这位大佬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成梁,在明朝万历年间,那就是辽东的天。当时有句话,叫“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在南边抗倭,李成梁就在北边镇守辽东。他手下有一支精锐中的精锐——辽东铁骑,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三眼神铳”,战斗力爆表。 在李成梁镇守辽东的三十多年里,他大小百余战,几乎没输过,累计斩敌十余万。用《明史》的话说,他是“英毅骁健,有大将才”。 但李成梁对付女真和蒙古各部落,光靠“猛”是不够的。他最拿手的是“以夷制夷”——挑拨你们内斗,扶持弱的,打压强的,谁冒头就灭谁。他要的是一个互相牵制、但都得听他话的辽东。 1574年这次攻打古勒城,就是因为当时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不听话,老来骚扰明朝边境。李成梁决定“杀鸡儆猴”,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现在,我们回到那个16岁的少年努尔哈赤。他为什么抱着马腿求死? 因为他家刚被李成梁给端了。他一个少年,无依无靠,在胜利者面前,求死反倒是条“汉子”的出路。 可李成梁不这么想。史书记载,“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如养子”。他“可怜”这个孩子吗?也许有一点。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量。王杲虽然死了,但建州女真不能没有“代理人”。李成梁看这个少年“乖巧机变”,觉得是个可塑之才,正好可以培养成自己安插在女真内部的“卧底”和“棋子”。 就这样,努尔哈赤从一个战俘,摇身一变成了“李总兵”的“养子”。 这个身份有多好用?努尔哈赤不仅保住了命,还堂而皇之地跟在李成梁身边,学习汉文化、兵法,甚至跟着李成梁“出入京师”。他亲眼看到了明朝的强大,也看透了明军的战术和李成梁的权谋。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努尔哈赤也许真就成了李成梁手下一条最忠诚的“鹰犬”。但历史,偏偏就爱开这种“地狱玩笑”。 时间快进到1583年。王杲的儿子阿台又在古勒城折腾,李成梁又去打。 这次,努尔哈赤的亲爷爷觉昌安和亲爹塔克世也在城里。 有的说他俩是去劝降阿台的;有的说他俩本来就是李成梁安插进去的“卧底”。 但结果是,李成梁的盟军在攻城时杀红了眼,明军在混乱中,把觉昌安和塔克世,当成叛军给一起误杀了。 这一下,天塌了。 努尔哈赤,这个李成梁的“养子”,他的亲爹和亲爷爷,死在了“养父”的军队手上。 努尔哈赤听到死讯,跑到李成梁面前质问:“我祖父、父亲为什么被害?你们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回他没跪,也没求死。 李成梁也懵了。这确实是个严重的“外交事故”。杀错了“自己人”,这队伍以后还怎么带? 为了安抚努尔哈赤,也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李成梁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二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决定:赔偿。 他给了努尔哈赤什么呢? 三十匹马,三十道敕书,并正式任命他为“都指挥使”。 努尔哈赤拿着李成梁给的“启动资金”回家了。他开始用这些马匹和敕书招兵买马,整合部落。而李成梁呢,为了继续搞他的“平衡术”,还继续扶持努尔哈赤,帮他去打别的“不听话”的女真部落。 努尔哈赤也非常“上道”。李成梁活着一天,他就恭恭敬敬,跟孝敬亲爹一样。李成梁的爱妾吹枕边风,李成梁也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成梁觉得,这只“小老虎”养在身边,挺好,能咬人,还听话。 1615年,李成梁以89岁高龄去世。这位镇守辽东、威震关外的“东北虎”,终于闭上了眼睛。 他死后,明朝再也没有一个将领能镇住辽东的场子。 李成梁死后仅仅三年,也就是1618年。 努尔哈赤,那个曾经抱着他马腿求死的16岁少年,此时已经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他祭天誓师,宣布了讨伐明朝的“七大恨”。 “七大恨”的第一条,赫然写着: “明人杀我祖、父,此恨一也!” 李成梁,这位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用半生心血镇压女真,却在他人生的中途,亲手“领养”并“资助”了王朝的掘墓人。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