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21岁时,丈夫刚去世,继子就冲进帐篷一把搂住她!王昭君瑟瑟发抖,给了他一巴

地缘历史 2025-11-16 11:46:54

王昭君21岁时,丈夫刚去世,继子就冲进帐篷一把搂住她!王昭君瑟瑟发抖,给了他一巴掌,怒道:“你疯了!”可是没多久,王昭君就嫁给了继子,还为他生了2个女儿。   这事儿听着离谱,但它就是真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王昭君不仅没能推开继子,反而在不久后就嫁给了他,还为他生了两个女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一记响亮的耳光和后来的婚书之间,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想弄明白这事,得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   王昭君本名叫王嫱,出生在湖北一个平民家庭,她爹王穰老来得女,把她当成宝贝疙瘩。   可再宝贝,也拗不过皇命。公元前36年,汉元帝下诏选秀女,王昭君就这么进了宫。   皇宫是个什么地方?是个大染缸,也是个名利场。当时的宫廷画师毛延寿,靠给秀女画像来决定她们的命运。   给钱,就画得美若天仙;不给钱,就故意丑化。王昭君偏偏是个硬骨头,不肯低头送礼。   结果,她的画像被画得平平无奇,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汉元帝连看都懒得看她一眼。   就这么在冷宫里待了好几年,王昭君心都凉了。   她看不到任何希望,每天面对的只有宫墙和无尽的寂寞。   就在王昭君心灰意冷时,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33年,已经归附汉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长安朝见,他向汉元帝提出了一个请求:想娶一位汉家公主,亲上加亲。   汉元帝当然不想把真公主嫁到那苦寒之地,于是决定从后宫里挑五个宫女赐给单于。   诏令一出,宫女们都吓得不行,谁愿意离开繁华的长安,去一个语言不通、风俗迥异的陌生地方?   可就在这时,王昭君自己站了出来。   她受够了这“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的屈辱生活。   与其在深宫里枯萎老去,不如去大漠闯一闯,哪怕前路未知。   汉元帝一听有人主动请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直到临行前的送别宴会上,他才第一次见到王昭君的真容。   只见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汉元帝当场就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这么个绝色美人,怎么就藏在后宫没被发现呢?   可君无戏言,当着匈奴使臣的面,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跟着呼韩邪单于的队伍远去。   为了纪念这次和亲,汉元帝甚至把年号改成了“竟宁”,意思就是边境安宁。   而呼韩邪单于也对这位天仙般的美人极为珍视,封她为“宁胡阏氏”,意思是能给匈奴带来和平的王后。   到了匈奴,王昭君的生活确实比在冷宫里强多了。   她得到了丈夫的宠爱,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她也努力适应新环境,劝说单于不要打仗,还把中原的文化技术带到了草原。   可好日子不长。仅仅过了三年,呼韩邪单于就病死了。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丈夫尸骨未寒,他的长子,也就是王昭君的继子复株累,就闯进了她的帐篷。   这不是他疯了,而是匈奴的规矩。   这在匈奴是天经地义的习俗,叫“收继婚”。   老单于死后,他的儿子(非亲生)有权继承他所有的妻妾和财产。   这在他们看来,是为了保护部落的人口和财富不外流。   但在王昭君这个深受儒家伦理熏陶的中原女子看来,这就是乱伦,是天大的侮辱。   她无法接受,所以才愤怒地给了继子一巴掌。   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娘家——汉朝身上。   她立刻上书给新即位的汉成帝,请求让她回家。   她以为,自己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娘家总会为她做主,接她脱离苦海。   然而,她等来的回复,却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汉成帝只回了三个字:“从胡俗。”   这三个字,彻底击碎了王昭君所有的幻想。   对汉朝廷来说,一个女人的个人荣辱,远没有边境的几十年和平来得重要。   王昭君的价值,就是作为维系汉匈关系的纽带,牢牢地待在匈奴。她的个人意愿,根本无足轻重。   命令传来,王昭君无路可退。她只能擦干眼泪,嫁给了那个被她打了一巴掌的男人。   让人意外的是,她和复株累单于的婚姻,竟然维持了11年。   在这11年里,他们生下了两个女儿。   复株累单于对她也算不错,在他的治理下,匈奴开放了边境贸易,“以买卖取代抢劫”,汉匈关系进入了最融洽的时期。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也去世了。按照规矩,王昭君还得嫁给下一任单于。   关于她晚年的记载,史书上变得模糊不清,有人说她不堪屈辱服毒自尽,但正史认为她是自然终老。   大约在公元前15年,这位传奇女子在草原上走完了她的一生,终年约37岁。   她被安葬在今天呼和浩特南郊,墓地被称为“青冢”,传说塞外的草木到秋天都会枯黄,唯有她的坟头四季常青。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