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子是什么感觉?对唐玄宗的儿子李亨来说,就是每天活在刀尖上。三个哥哥刚被亲爹赐

地缘历史 2025-11-16 11:46:55

当太子是什么感觉?对唐玄宗的儿子李亨来说,就是每天活在刀尖上。三个哥哥刚被亲爹赐死,现在,轮到他了。   公元738年,距离“一日杀三子”的惨剧仅仅过去半年,唐玄宗李隆基下旨,立忠王李亨为新太子。   消息传到李亨耳朵里,没有半点喜悦,全是刺骨的寒意。   他太清楚这个位子有多烫屁股了。   他的哥哥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就因为武惠妃几句枕边风,说他们“披甲入宫”,李隆基连查都懒得查,直接三杯毒酒送他们上了路。   所以,李亨被推上太子之位,不是因为他多优秀,恰恰是因为他“无害”。   他生母杨氏早逝,养母王皇后被废,后宫里连个能替他说句话的人都没有。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他能随时拿捏的储君。   为了活下去,李亨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透明人。册封太子的大典,他主动请求一切从简,不敢有半点铺张。   平日里,除了上朝,他就把自己关在东宫里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朝中大臣谁想跟他套近乎,他躲得比谁都快。   但光是夹着尾巴做人,还远远不够。李隆基嘴上夸他懂事,背地里却默许宰相李林甫对他进行全方位的绞杀。   李林甫是武惠妃的铁杆,当初就想扶持寿王李瑁上位,现在看李亨当了太子,自然把他当成了眼中钉。   一场针对东宫的“定点清除”开始了。   天宝五年,元宵节,出事了。   李亨的妻兄韦坚跟边将皇甫惟明见了一面,就这么点事,被李林甫抓住大做文章,直接告到李隆基那,说他们“拥立太子,意图谋反”。   李隆基听完,二话不说,下令将韦坚和皇甫惟明贬官赐死。   为了自保,李亨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亲手写下休书,将自己的太子妃韦氏休掉,送进了尼姑庵。   这位韦妃,已经为他生了四个儿子。   这还没完。很快,又来了个“杜有邻案”。有个叫柳勣的小官,为了往上爬,诬告自己的岳父杜有邻“交构东宫”。   这个杜有邻,是李亨另一位侧室杜良娣的爹。罪名又是跟太子有勾结。   结果,杜有邻被活活杖毙。李亨再一次被迫出手,与杜良娣离婚,划清界限。   最致命的一击,是针对他发小王忠嗣的。王忠嗣是大唐名将,战功赫赫,也是李亨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就因为王忠嗣在战略问题上跟李隆基有分歧,李林甫立刻跳出来,诬告他“欲奉太子为帝”。   这顶帽子实在太大了。王忠嗣被抓进大牢,虽然最后没杀,但也被贬官,不久后就暴死他乡。   短短几年,李亨身边的亲信、妻族、发小,被李隆基和李林甫联手拔除得一干二净。   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东宫就像一座华丽的牢笼。   十八年的太子生涯,他每天活在恐惧中,头发都愁白了大半,鬓角斑秃。他活成了一个“政治上的阉人”,没有任何威胁。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李隆基就是个昏聩的暴君。其实,这背后是赤裸裸的权力算计。   他不是不知道儿子冤枉,但他需要李林甫这把刀去平衡朝局,更需要一个绝对虚弱的太子来确保自己皇权的稳固。   在他眼里,太子不是儿子,而是皇权的潜在威胁,是一种必须被严格管控的政治工具。   然而,一场席卷大唐的叛乱,彻底打破了这种病态的平衡。   公元756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危在旦夕。   李隆基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和太子李亨仓皇西逃。走到马嵬坡时,饥肠辘辘的禁军爆发了兵变。   兵变的目标很明确:杀了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场兵变,背后真正的策划者,正是那个隐忍了十八年的太子李亨。   他通过心腹宦官李辅国,暗中联络了禁军将领陈玄礼,策动了这场哗变。   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士兵们又包围了李隆基的营帐,逼他赐死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是李隆基的宠妃,也曾多次阻挠李隆基提前禅位给李亨,是李亨权力路上的另一块绊脚石。   马嵬坡之变,是李亨蓄谋已久的一场绝地反击。   他一举清除了常年压制自己的杨氏兄妹势力。   随后,在分岔路口,李隆基要去四川继续逃难,李亨却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他率领一部分兵力北上,前往朔方军的根据地灵武。   公元756年7月,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并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他甚至等不及第二年,直接改年号为“至德”。   这个举动,无异于向天下宣告:从今天起,我跟那个把我当囚犯一样防了十八年的爹,彻底决裂了。   得知消息的李隆基,在四川气得说不出话,但他手里没兵没权,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但讽刺的是,李亨的皇帝梦也并不长久。   他在位7年,始终未能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反而宠信宦官李辅国,导致朝政再度混乱。   就在李隆基驾崩后仅仅13天,李亨也病入膏肓。   临死前,他还目睹了张皇后与李辅国争权的又一场宫廷政变,在惊恐中撒手人寰。   皇权之下,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李亨用十八年的隐忍和自残换来了九五之尊,却也用自己和父亲的悲剧,诠释了生在帝王家的真正悲哀。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