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回家吃饭,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惊呼:“别吃,拿去化验!”,谁知

映天真 2025-11-12 17:14:00

1964年,钱学森回家吃饭,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惊呼:“别吃,拿去化验!”,谁知,化验结果出来后,全家惊呆了,竟然有剧毒。 一个普通春夜的家常饭局,本该是忙碌一天后的温馨团聚,谁知那盘红烧肉藏着杀机。钱学森筷子刚伸过去,就察觉不对劲,这位导弹之父的直觉救了全家一命。这事不光是个人危机,更是国家安全的警钟,你猜那毒手是谁? 1964年,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拼死拼活干大事的一年。国家正全力搞“两弹一星”,导弹和原子弹项目卡在关键节点上,大家伙儿加班加点,图纸画了一摞又一摞。钱学森作为顶梁柱,带头攻关,他的计算公式直接顶住了技术瓶颈。境外势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下黑手破坏我们的自立自强。   有关部门早有准备,给像钱学森这样的骨干配专人护着,从吃喝拉撒到上下班,全程盯牢。北京城那会儿,胡同里自行车叮铃铃响,科研院里灯火通明,钱学森的住所虽低调,但安保严得像铁桶。谁也没想到,隐患就藏在自家厨房里。 这事得从那顿晚饭说起。1964年春末,钱学森下班回家,桌上摆着家常菜,中间一盘红烧肉色泽诱人。钱学森夹起一块,正要入口,忽然觉得不对劲,立马叫停,让人送去化验。全家人都愣了,这位平时稳如泰山的科学家,怎么突然这么警惕?化验结果一出来,果然是剧毒,里面掺了氰化物,剂量够致命的。 调查很快就启动了。安全部门从头查起,先是厨房的食材采购单,一笔一划对账。厨师林大山起初还死咬着不认账,说自己啥都不知道。可证据一摆出来,他的破绽全露了。原来,林大山前阵子行踪鬼鬼祟祟,好几回下班后溜去城外小馆子,和些不明身份的人碰头。那些人后来查清,是境外反华势力安插的间谍,专门盯着中国核武器研发下手。   林大山拿了他们的钱,在红烧肉里动了手脚,想一锅端掉钱学森这条大鱼。境外那帮人瞄准钱学森,是因为他的导弹理论太硬核,直接威胁他们的技术垄断。林大山这家伙,贪了小便宜,差点酿成大祸,国家及时抓获他,依法处置,没半点手软。 这起投毒案闹出来,国家对科技骨干的保护更上层楼。从那以后,饮食环节加了双重把关,食材进门先过筛,厨师背景年年审。钱学森呢,没被这事绊住脚,反而干得更起劲。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那轰鸣声震天响,标志着我们国防科技跨上新台阶。 回想起来,这事也反映出那个年代的国际环境多复杂。50年代末,钱学森好不容易从美国回来,就被境外盯上。回国后,他一头扎进导弹研制,带头搞“东方红”卫星和洲际导弹。投毒案只是冰山一角,类似渗透层出不穷,可我们的安保体系越来越密实。党的领导下,科技战线稳扎稳打,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一步步夯实。 国家对钱学森的重视,从不吝啬资源。专职警卫24小时在岗,科研条件一应俱全。他继续深耕航天领域,指导两机专项,推动液体火箭技术突破。1970年“东方红一号”上天,那一刻全国人民都沸腾了。钱学森的书《工程控制论》成了宝贝,帮着一代代工程师少走弯路。境外势力折腾半天,没能动摇我们的根基,反而让中国科技更快站稳脚跟。到70年代末,中美关系缓和,安保压力才稍稍松点,但钱学森的警惕性从来没降。 这事也提醒我们,日常小事背后是大局。红烧肉一盘,本是民生味儿,却成了战场。钱学森的警觉,不是天生,而是长期科研磨出来的眼力。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尤其科技一线,更得长眼睛。未来,中国科技必将领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