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

映天真 2025-11-24 15:17:29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 5-10 年的时间来挽回。” 而他如此自信的原因也在于 “人才” 上,他表示:“中国人足够优秀,美国巨头公司的技术骨干、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 芯片断供的阴霾笼罩下,谁能想到真正隐忧竟藏在人才流失?一位中国物理博士从硅谷高位回首,目光坚定:三代技术差距,用5到10年就能拉平。秘密武器?那些在美国巨头里撑起半壁江山的华人专家。他们随时可能携技术回流,点燃自主火种。这场人才角逐,能否重塑全球半导体棋局? 美国这些年卡中国芯片脖子,搞出口管制,搞盟友围堵,让高端设备买不着,生产线卡壳。这事儿闹得人心慌,可尹志尧博士直言,比这更要命的不是设备缺口,而是人才跟不上。没核心人才在手,设备来了也白搭,人家随时能再断供。只有人才队伍稳了,产业链才能真硬气。这话听着接地气,却戳中要害。 半导体这行,当今全球市场规模超6000亿美元,中国占三成多,消费端世界第一。可高端芯片自给率低,2024年进口额还超3800亿美元。2022年,美国推荷兰ASML停售EUV光刻机,那玩意儿是7纳米以下制程的关键家伙,当时中芯国际等企业生产线直冒烟。国家赶紧上集成电路基金三期,投超500亿,重点砸设备国产化。   教育部也加码,到2024年,集成电路专业高校超100所,比五年前翻倍。北京大学实验室里,学生们搞设计软件,模拟纳米电路,数据一层层推演。这些年,28纳米成熟工艺产能占全球五分之一,手机汽车芯片够用,可高端那块儿,还得靠DUV多重曝光顶上,虽说成本高点,但7纳米芯片已小批量出货。 尹志尧这话说出口,底气足。他1944年生北京,1967年中科大化学物理系毕业,北大化学硕士,1984年UCLA物理化学博士。早年兰州炼油厂、中科院干了十年,1984年去硅谷,先英特尔技术开发部搞工艺优化,两年后泛林半导体升研发经理,1991年进应用材料,当副总裁管等离子体刻蚀事业群。那里全球市场一半份额,都是他带队搞出来的核心技术。 2004年,60岁的尹志尧响应号召,回国创中微半导体,带15个硅谷华人骨干。起步时,政府给5000万启动资金,他们自筹150万美元,硅谷风投雪中送炭。公司落户上海浦东,首年就推国产介质刻蚀机,三年内破国外垄断。2012年ICP刻蚀设备交付长江存储,64层3D NAND用得上。   2018年5纳米刻蚀机过台积电验证,三星批量买单。2023年南昌新厂投产,尹志尧强调,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三季度末达100%。中微营收复合增长30%以上,2024年财报显示,他已恢复中国国籍。尹志尧说,推动科技三要素:资金、人才、耐心。中微480人,67%国内,33%国外,10国背景,经验总和2500年。 为啥他敢说5到10年追平?因为人才这张王牌。中国人勤快脑子活,在硅谷华人占比高。英特尔架构部门42%华人,核心设计师多国内出去的。台积电研发中心八成工程师华人,先进封装带头人台湾专家。英伟达新芯片2024年推迟,就因关键华人设计师走人,散热技术卡壳。AMD、博通等巨头,高管多华人。尹志尧在中微建团队,海外骨干上手快,省十年培养。国家“千人计划”扩版,2024年回流超万人,设备国产率从15%升30%。 这差距,主要在7纳米以下尖端制程和EUV设备。可中国成熟制程强,28纳米全球五分之一产能。DUV多重曝光顶EUV,虽麻烦,但7纳米已应用。Chiplet封装上,30岁华人团队领跑,把小芯片拼大,性能不输高端。2024年,上海微电子28纳米DUV光刻机量产,装机超1400台。国产EUV光源LDP技术,Hyperion-1样机功率50W,支持5-3纳米,2025年试产。清华大学聚碲氧烷光刻胶,灵敏度国际领先。产业链协同,徐州博康等2000家企业联盟,成本降60%。 美国慌了,一边限出口,一边发绿卡涨工资留人,可留不住。尹志尧见过太多华人专家,吃苦耐劳,给机会就出奇迹。国家政策稳,企业资金足,海外回流加本土培养,这股合力,追赶不是梦。2024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超495亿,国产份额破40%。中学开始科普芯片,上千工序让孩子眼界开阔,未来人才源源不断。

0 阅读:70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