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烟雨评社 2025-11-01 13:53:05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提起富士康,不少人还能想起大陆工厂深夜灯火通明的场景,流水线上的机械臂连轴运转,运输卡车在厂区门口排成长队,作为全球最大代工企业,那时的它几乎等同于 “制造帝国” 的代名词。谁也没想到,曾经的行业巨擘会以这样的方式显现疲态,连郭台铭恐怕都没预料到这般变化。 放在几年前,富士康的人力调配总能引发市场关注。2018 年底到 2019 年初,郑州 iPhone 工厂就曾被曝出裁员超过 5 万人,当时外界一片哗然,要知道那些年它还在大陆大规模招募员工,单 2019 年首季度就有逾 5 万人力需求。 那时富士康给出的回应是配合全球布局的常规性动作,强调正在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会培育员工技能。郭台铭当时也解释,所谓裁员其实是人力调整,很多员工会送去培训,适应工作结构转换。 转折在悄然间发生。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里,这种变化变得清晰可见。作为富士康母公司的鸿海精密,虽然靠着 AI 服务器需求激增,上半年净利润达到 864.7 亿元新台币,第二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 27%,但细看业务结构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曾经撑起半壁江山的消费智能产品业务,2025 年上半年表现和 2024 年持平,而这部分业务涵盖了智能手机、电视等核心代工品类,也是富士康和苹果合作的重点领域。 更值得注意的是,鸿海已经下调了全年营收指引,理由是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冲击。要知道郭台铭早年曾寄予厚望,计划借助挂牌上交所加速智能制造、工业 4.0 等新领域发展。 还预测 2025 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产值将达 82 万亿美元,而富士康 2017 年营收仅接近该产值的千分之二。如今距离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预期中的爆发式增长并未到来,反而要面对部分业务的疲软。 电脑终端产品的表现也透着隐忧,2025 年上半年虽有显著增长,但二季度已出现略微衰退,全年预计还会轻微下滑。 曾经那个靠规模效应取胜的代工巨头,如今在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即便有 AI 服务器业务的拉动,也难掩整体增长动力的不足。厂区里的灯火或许还未完全熄灭,但曾经 24 小时不停歇的繁忙景象,确实少见了。 这种变化并非毫无预兆。早从 2018 年开始,富士康就接连陷入裁员风波,先是被传裁员 34 万名员工,年底又计划削减 200 亿元人民币成本,iPhone 业务单独削减 60 亿元开支,还要裁掉约 10% 的非技术员工。 那时鸿海的月度营收已出现多年来首次下滑,2018 年 12 月营收同比下滑 8.3%,到 11 月底市值更是跌破 1 兆新台币,创下五年新低。只是那时没人想到,这种下行趋势会持续发酵,直到如今呈现出 “泄气” 般的态势。 而现在,他亲手推动的变革,却让企业一步步丢掉了最大的优势。一个辉煌的时代正在落幕。亲手缔造帝国的人,如今却成了给它挖坑的人。这个教训,足够深刻:任何企业,不管多大,一旦脱离了自己成功的根,代价都无比沉重。 信源:中国网

0 阅读:59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