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大概是闯祸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证实:从加沙拿回的人质尸体,经过法医鉴定后证实,不是被绑架的人质,而是两年前一次军事行动的死者遗体,也就是说哈马斯骗了以色列人。美国斡旋的那纸停火协议本是块遮羞布,明明白白写着哈马斯得把扣押的人质要么放活的,要么交死的,以色列则按 “一具遗体换 15 具巴勒斯坦人遗体”的比例释放囚犯,光遗体就得交 28 具才算完成第一阶段义务。 由特朗普牵头的加沙停火协议一刚落实,就闹出了个意外,双方在换人质的时候出了个大差错,以色列军方在10月15日确认,之前哈马斯交出来的四具尸体里,有一具经过法医确认,不是被劫持的以色列人质。也就是说,哈马斯交上的尸体其实被调换过了。 美国好不容易斡旋出来的那纸停火协议,协议第一阶段写得明明白白,哈马斯得把扣押的人质要么放活的,要么交死的,对应的,以色列要按 “一具遗体换 15 具巴勒斯坦人遗体” 的比例释放囚犯。 单是遗体交付这一项,哈马斯就得交出 28 具才算完成义务,这背后是双方精心计算的利益交换。为了让交易能成,整个人质与囚犯交换过程都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秘密执行,连公开仪式都不敢搞,就怕哪一方被舆论逼得当场反悔。 可现在这出 “旧遗体充数” 的戏码,直接戳破了协议的可信度。以色列方面本来就对哈马斯充满戒备,内塔尼亚胡政府心里早打着 “两手准备” 的算盘 —— 先借着移交人质平息国内压力,等拿到人就彻底摆脱束缚,为后续军事行动铺路。 这回发现被糊弄,以方的反应可想而知。要知道,此前哈马斯已经移交过 11 具遗体,以色列就曾指出其中一名死者并非被扣押人员,只是当时没闹到撕破脸的地步。 哈马斯这边也有自己的说法,之前就反复强调移交遗体有困难,理由是不少遗体埋在以军摧毁的地道和建筑废墟里,需要重型挖掘机械才能搜寻,但以色列一直拒绝放行这些设备。 可不管有多少客观阻碍,用两年前的旧遗体来充数,显然超出了 “困难” 的范畴,更像是缺乏诚意的敷衍。 这种做法让本就存在的信任真空彻底暴露,毕竟协议里连交换人员的数字都拆解得极为细致,20 名人质换 1950 名囚犯,250 名无期徒刑者搭配 1700 名冲突后被捕人员,每一项都算得清清楚楚,怎么到了遗体交付就开始含糊? 更微妙的是背后美国的处境。这份停火协议本是特朗普政府高调促成的,他特意把复杂计划拆分成容易实现的第一阶段,还通过社交平台高调宣布 “他们签了”,为的就是拿中东外交成果给自己加分。可如今协议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特朗普正在亚洲访问,想遥控维稳都显得力不从心。 美方官员只能一边说停火 “仍然有效”,一边紧急敦促以色列保持克制,生怕自己的外交努力彻底泡汤。 局势很快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以色列本来就憋着股劲,之前就多次指责哈马斯在遗体问题上拖延,现在抓到实锤,内塔尼亚胡直接下令对加沙实施 “有力打击”。 哈马斯则立刻反击,宣布搁置原定的遗体移交计划,说以方开火让协议失去了执行基础。双方你来我往,10 月 10 日才生效的停火协议,刚撑到 28 日就再度陷入战火,距离协议规定的 72 小时交换期还没过多久。 其实这场闹剧早有伏笔。协议从一开始就回避了核心矛盾,哈马斯不愿缴械,以色列非要 “灭哈”,战后加沙治理更是各有算盘,能维持表面和平全靠利益暂时捆绑。 遗体交换本是最容易落地的环节,却偏偏在这出了问题。现在哈马斯的欺骗行为,不仅让自己陷入被动,也让美国的斡旋成果打了折扣,更把本就脆弱的停火推向了崩溃边缘。这场用遗体和囚犯做筹码的交易,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信任缺失的死穴。 信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