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10月29日,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紧急宣布,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乌克兰必须额外进口超过40亿立方米天然气,预计需要19亿美元融资支撑。(据央视新闻) 这40亿立方米缺口源于致命打击。俄军10月第七次空袭波及波尔塔瓦州设施,已摧毁乌60%天然气开采能力。 132亿立方米储备看着可观,实则藏着水分。其中45亿是维持储气库运转的缓冲气,真正能用的仅35亿立方米。 乌克兰2024年天然气产量本有190亿立方米,足够民生与工业需求。如今产能骤降,单供暖季首季度就需130亿立方米。 19亿美元融资迫在眉睫,目前仅有着落。欧盟8月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5亿欧元贷款,剩余资金还在筹措中 。 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早已陷入财务困境。民众拖欠燃气费323亿格里夫纳,供热公司欠款更是超千亿格里夫纳。 所谓“非俄气源”藏着猫腻。7月68.2%进口来自匈牙利、斯洛伐克,而这两国天然气多源自俄罗斯。 这些天然气经土耳其溪管道绕行,溢价35%卖给乌克兰。每月仅中间费用就多花9000万美元,最终由民众买单。 民生成本已开始飙升。天然气价格将涨至1.9元/立方米,还可能实施每人每年500立方米的限购政策。 取暖危机已现端倪。西部城市利沃夫已推迟供暖,寒冬气温跌破-10度,老人孩子首当其冲。 夏季的失误让如今更被动。欧洲气价低谷时,进口管道利用率仅30%-50%,错失储气良机。 就算钱凑齐,运输也卡脖子。进口管道最大日输送量5000万立方米,40亿立方米需80天才能输完。 雪上加霜的是7.58亿欧元维修费。一边要修受损设施,一边要花钱买气,资金压力层层叠加。 绕路买高价俄气,花着西方援助,苦了本国百姓。这场能源困局,最终埋单的是乌克兰民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乌克兰燃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