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卫星“吉林一号”毫无征兆,直接发布了台湾全景照,街道楼宇清晰可见!无论是台北

烟雨评社 2025-10-28 13:53:34

大陆卫星“吉林一号”毫无征兆,直接发布了台湾全景照,街道楼宇清晰可见!无论是台北市的道路网格、淡水河的河道轮廓,还是中正纪念堂的建筑屋顶,甚至桃园机场,日月潭,阿里山,基隆河,全部都清晰可辨。 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的晨曦中,一组来自“吉林一号”卫星的高清影像在社交媒体刷屏——从台北港集装箱的经纬度标记到日月潭翡翠湖面的晨雾走向,从阿里山千年林海的年轮纹理到新竹科学园区的芯片生产线微光,中国台湾省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太空视角下纤毫毕现。 这组影像的细节丰富到让人咋舌。台北市的淡水河像条银色绸带穿城而过,河上桥梁的桥墩结构分明,岸边步道上行人散步的模糊身影都能辨认;桃园机场的停机坪上,飞机型号能通过轮廓轻松区分,货运区的集装箱堆垛得整整齐齐,连跑道旁的指示灯都排列清晰。 自然景观更是惊艳,日月潭的 “日轮” 北半湖与 “月钩” 南半湖轮廓分明,湖边码头的游船、蜿蜒小路一目了然,阿里山的林海层次清晰,不同树龄的森林呈现出深浅各异的绿色,连林区的防火道都看得真切。 能拍出这样的画面,全靠 “吉林一号” 的硬实力 —— 作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轨的 117 颗卫星能实现 0.5 米分辨率成像,覆盖范围早已遍及全球陆地。 影像刚发布就在岛内炸开了锅,东森新闻等媒体第一时间转载,网友留言刷了几百条。有人直呼 “酷!一清二楚,我们连卫星都没有怎么差那么多?”,有人理性表示 “别人进步了很正常,卫星都发射不知道多少颗了”,更有人直接点破 “这是在警告‘台独’势力”。 绿媒想淡化这事,却挡不住台北图书馆的地理测绘书籍借阅量一夜翻倍,不少人拿着卫星图找自己家的位置。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们的调侃,立马有人提起了于北辰。这位台湾退役少将之前就说过 “解放军登岛会迷路,因为 GPS 信号能屏蔽” 这种话,现在大家直接开涮 “按他的逻辑,估计要喊‘停电就能让卫星看不见’了”。 更有人接话 “别紧张,吉林一号是农业卫星,本来就是搞病虫害防治的”,这话里的意思谁都懂 —— 所谓 “害虫”,不言而喻。 这话还真不是瞎说,“吉林一号” 的本职工作确实是服务民生。长光卫星的工作人员早就说过,卫星能通过监测作物颜色判断长势,红色区域就提示需要施肥灌溉,还能 3 天内锁定松材线虫的感染林区,比人工排查快上百倍。 这次拍台湾的影像,本质上和监测大陆农田、森林没区别,都是常规的地理测绘任务,可就是这种 “常规操作”,恰恰戳破了某些人吹嘘的 “安全屏障”“技术差距”。 以前总有人扯着嗓子喊各种口号,现在对着这些照片,再硬的嘴也没底气了。新竹科学园区的厂房布局和大陆长三角科创园区高度相似,鹅銮鼻半岛的白色灯塔在海岸线上格外醒目,这些画面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中国领土上的寻常风景。 长光卫星说选在台湾光复纪念日发布,是为了用科技实力展示统一信心,这话在影像细节的支撑下,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其实哪需要什么 “威慑”,科技发展本身就是最硬的事实。“吉林一号” 的影像库早就覆盖了 1.3 亿平方公里,注册用户超 18 万人,数据调用次数破 1400 亿次,这些技术积累从来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 可对 “台独” 分子来说,这种 “一切尽在掌握” 的技术实力,就是最直接的提醒 —— 所谓 “台独” 不过是拿鸡蛋碰石头,照片不会说谎,太空里的卫星更不会偏心。 信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头条聚焦 “吉林一号”: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