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10月26日,乌克兰对外宣布,就在前一天10月25日,俄罗斯军队使用弹道导弹对首都基辅发动了袭击,把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仓库和办公楼给炸毁了,据说占地29000平方米的仓储设施全完了(央视新闻) 29000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四个标准足球场拼在一起的大小,里面装的不是普通货物,是能救命的药品和医疗物资。想想看,基辅现在每天都有受伤的士兵和民众等着用药,仓库一炸,原本能供应上百个医疗机构的物资一夜之间化为灰烬,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可能因为这一次袭击,连最基础的消炎、止痛药物都要断供了。 有人说战争里打击军事目标无可厚非,但制药企业算什么军事目标?它不生产炮弹,不研发导弹,只生产维系生命的药品。不管是哪一方的民众,在疾病和伤痛面前都是平等的,毁掉药品仓库,本质上是切断了无数普通人的生路。而且从现场画面能看到,仓库倒塌后燃起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消防员顶着可能再次爆炸的风险抢救,最后也只抢出了零星几箱药品,大部分物资都在高温里融化、变质,再也没法用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家药企还是乌克兰本土规模排前三的医疗企业,不仅供应首都基辅,周边十几个州的基层医院都靠它输送物资。现在仓库没了,生产线也因为办公楼被炸陷入停滞,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的供应渠道。有当地医生在社交平台上说,他们已经开始清点库存,把抗生素、止血药这类关键药品优先分给重伤员,轻伤患者只能用草药和基础消毒水应付,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次生危机,比如伤口感染、传染病扩散。 可能还有人没意识到,药品短缺对平民的影响比前线炮火更隐蔽,也更致命。老人的降压药、孩子的退烧药、孕妇的产检药品,这些平时在药店随手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成了稀缺品。有基辅市民在采访里说,她跑了五家药店都没买到孩子的止咳糖浆,最后是邻居匀了半瓶给她,“现在不是担心炮弹的时候,是担心孩子发烧了没药吃”。这种无奈,比防空警报声更让人心里发紧。 战争打到现在,大家好像都习惯了看“摧毁多少军事设施”“攻占多少阵地”这样的新闻,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被炸毁的民用设施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一座制药仓库的消失,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焦虑,是医护人员的束手无策,是本该被拯救的生命可能因此凋零。这不是冰冷的“29000平方米”数字,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痛点,是战争对普通人最直接的伤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