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还准备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最大的买家,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超过 7 亿吨,占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总量的 80% 以上,之前这些交易几乎全是用美元结算的。这次改成人民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双方的汇率风险,不用再担心美元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 比如之前美元升值的时候,澳大利亚矿企拿到手的人民币会缩水,中国钢铁企业换美元付货款也要多花不少钱,现在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双方都能省不少麻烦。 而且这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个推动,毕竟铁矿石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能用人民币结算,意味着更多国家会认可人民币的支付能力。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澳大利亚几大矿企的股价都涨了,像必和必拓、力拓这些巨头,当天股价涨幅都超过了 3%,市场显然很看好这个变化。 不过大家还没从人民币结算的消息里缓过来,澳大利亚就转头和美国勾上了关键矿产的合作。这里说的关键矿产,主要是锂、钴、镍这些新能源领域离不开的资源,美国现在大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对这些矿产的需求特别大,可自己国内产量不够,一直想找稳定的供应国。 澳大利亚在这方面优势不小,它的锂矿产量占全球的 55%,钴矿和镍矿产量也能排进全球前三。这次和美国谈的协议,核心就是澳大利亚要保证未来 5 年每年给美国供应不少于 20 万吨锂矿、5 万吨钴矿。 美国则会给澳大利亚矿企提供技术支持,帮他们建更多的矿产加工厂,还会降低澳大利亚矿产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有消息说,双方已经敲定了大部分条款,就差正式签字了,签字仪式可能会在 11 月初美国国务卿访澳的时候举行。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还打算拿出 12 亿澳元给国内的稀土项目注资。这个新稀土项目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叫 “阿拉弗拉稀土项目”,之前因为资金不足一直没开工。 现在有了政府的钱,计划明年年初就开始建设,预计 2027 年能正式投产,每年能产出大约 2 万吨稀土氧化物,相当于全球稀土年产量的 10% 左右。澳大利亚这么看重稀土,主要是想在稀土领域打破中国的优势。 要知道中国现在稀土加工产能占全球的 90% 以上,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之前大多是把原矿出口到中国加工。 现在自己建项目,就是想把加工环节留在国内,以后直接出口加工好的稀土产品,赚更多的钱,同时也能给美国提供稀土供应,毕竟美国稀土需求的 90% 也依赖中国,澳大利亚想抢下这块市场,其实澳大利亚这么做,也是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 一方面不想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毕竟铁矿石出口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2024 年澳大利亚光靠对华出口铁矿石就赚了超过 1200 亿澳元,占它全年出口总收入的 30%,要是和中国闹僵了,经济肯定会受影响,所以用人民币结算就是想稳住和中国的合作。 另一方面又想抱美国的大腿,美国是澳大利亚的盟友,在军事、政治上都能给澳大利亚支持,而且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潜力大,和美国合作关键矿产,能让澳大利亚在新能源产业链里占个位置,以后不管是卖原材料还是卖加工品,都有更多选择。 不过这种 “两边讨好” 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风险。对中国来说,虽然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是好事,但澳大利亚转头和美国合作关键矿产,可能会影响未来中澳在新能源资源上的合作。 中国现在也是新能源大国,对锂、钴这些矿产的需求也在增加,之前一直在和澳大利亚谈加大供应,现在澳大利亚把大量矿产承诺给美国,留给中国的量可能就会减少。 对美国来说,也未必完全信任澳大利亚,毕竟澳大利亚之前为了经济利益和中国走得近,美国担心澳大利亚以后会因为利益再次摇摆,所以在协议里加了不少限制条款,比如如果澳大利亚减少对美供应,就要支付高额违约金。 澳大利亚自己也有顾虑,比如给稀土项目投的 12 亿澳元,能不能收回成本还是个未知数。稀土加工技术难度大,澳大利亚之前没多少经验,就算有美国的技术支持,也得花时间摸索,万一技术不过关,项目延期或者产能不达标,钱就打了水漂。 而且稀土加工对环境影响大,澳大利亚国内环保组织已经开始抗议,说这个项目会破坏北领地的生态,说不定还会引发民众反对,让项目推进受阻。 现在看来,澳大利亚想两边都占好处,可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毕竟中国和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需求都在增长,澳大利亚的资源就那么多,给这边多了,那边自然就少了,想做到绝对平衡几乎不可能。 铁矿石定价权落到中国手里,是国家实力和战略定力的真实体现。这场“卡脖子”博弈,咱中国不仅赢麻了,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在全球资源市场中的新角色,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和绿色转型,会让这场资源大战变得更加精彩。 信源:中国海关总署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