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

烟雨评社 2025-10-26 14:51:52

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精明利用人性来经商还说得过去,放在治国理政上就显得毫无底线和诚意。 最典型的要数去年稀土和关税的博弈,当时中方刚出台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特朗普立刻跳出来放狠话,说要对中国商品再加征 100% 关税,甚至威胁要给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中国企业加征 500% 的惩罚性关税,逼着中国停掉中俄能源合作。 可没过几天,他的态度突然软了下来,公开说 “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也没好处”,希望中方能理性对待贸易问题,还暗示可以通过谈判明确两国贸易走向。这种 180 度的转变,其实是算准了中方不想让全球供应链因为贸易摩擦彻底断裂,才敢先硬后软地施压。 美国内部对这种反复也很困惑。前副总统哈里斯的顾问利斯纳就直言,特朗普团队根本没有明确的对华战略,打交道全靠临时凑筹码,等要谈判了才翻找手里有什么能用上的牌。 就像去年他突然提出 “降低部分关税换中方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看似是让步,实则早算准了高关税已经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不堪重负,就算没有谈判,关税也迟早要下调。 他只是把这种被迫的政策调整,包装成 “善意” 来换中方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比如在稀土产业链主导权上松口。要知道,中国在稀土精加工领域占全球主导地位,从高端武器到电动汽车都离不开,这可不是能随便拿来交易的筹码。 这种 “交易式思维” 在经贸领域反复上演。2024 年美国大选前,特朗普一边炒作要禁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一边又通过中间人传话,说只要中方增加对美农产品采购,就能把食用油从禁令清单里拿掉。 等中方表现出协商意愿后,他又突然加码,要求中方同时开放金融市场,否则就启动更严厉的制裁。 这种步步紧逼的套路,本质上是认定中方会为了维护合作大局一再妥协,可实际上中方在大豆采购这类问题上有足够的主动权,停止采购直接打击的是特朗普的农业票仓,美国豆农早就因为产品积压怨声载道。 更值得琢磨的是他第二任期的对华姿态。一边扬言要推进 “新 G2 主张”,说打算 3 个月内访华示好;一边又跟普京通话,想 “拆散中俄联盟”,还在中东、印太地区搞小动作围堵中国。 这种两面性被专家点破 —— 他根本没把中美关系当成需要长期维护的大国关系,而是看作一场可以随时调整筹码的生意。就像有分析指出的,他关注的永远是 “美国得到了什么短期利益”,而不是构建稳定的互动机制,这种短视在治国层面显得格外突兀。 国际社会对这种风格的评价很一致。有欧洲智库学者提到,商业谈判里反复试探底线很常见,但国家间的博弈需要基本的诚意和连贯性。 中方不愿 “翻脸”,是出于对全球稳定的责任,可这种善意不该成为被透支的资本。特朗普团队似乎没意识到,在稀土、供应链这些关键领域,中国的战略主动权越来越强,所谓的 “筹码” 其实越来越不管用。 现在特朗普的对华策略还在摇摆中,一会儿放风要加强科技合作,一会儿又威胁扩大实体清单。但有一点越来越明确,把国家间的复杂关系简化成 “生意谈判”,无视对方的核心利益和善意,最终很难真正达成目标。毕竟大国交往的根基是相互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算计和变卦。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