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比韩国船企韩华聪明多了!10月23日,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新任

烟雨评社 2025-10-25 11:51:24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比韩国船企韩华聪明多了!10月23日,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新任董事长麦克尤恩表示,中美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博弈只是在秀肌肉,你看到的是两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秀肌肉,这种情况并非首次出现。麦克尤恩表示,关键矿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而像必和必拓这样的企业,以及澳洲这样的国家,都应致力于与各方保持合作。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跟韩国船企韩华比起来,简直是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刻进了骨子里,两者在中美博弈中的选择,直接拉开了段位差距。 先得搞清楚,关键矿产到底有多重要,才让中美都愿意花力气 “秀肌肉”。像锂、钴、镍、稀土这些关键矿产,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面板、半导体的核心原材料,比如一辆纯电动车大概需要 50 公斤锂、10 公斤钴,而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直接让这些矿产成了 “战略资源”。 中美现在都在抢关键矿产的供应链主导权,美国搞了《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动车电池原材料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 “友好国家”,中国则通过技术优势和产能布局,占据了全球锂加工、稀土分离的主要市场。 这种博弈看起来剑拔弩张,但麦克尤恩点破了本质 —— 更多是双方展示自身供应链实力的 “秀肌肉”,而非真的要把市场完全割裂。 必和必拓能这么清醒,和它自身的业务布局分不开。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必和必拓在关键矿产领域早有深耕,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镍矿、西澳的锂矿项目,都是全球顶尖的产能基地,每年能产出全球 15% 的镍、8% 的锂。 更重要的是,它的客户里既有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也有美国的特斯拉、福特,要是跟着地缘博弈选边站,不管得罪哪一方,都会丢了大块市场。 就拿锂矿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占比超过 60%,而美国又是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必和必拓要是断了任何一边的合作,损失都得用百亿澳元来算。这种 “两边都得罪不起” 的现实,让它不得不坚持 “多方合作” 的路线。 再看看韩国船企韩华之前的操作,就能更明显看出必和必拓的 “聪明”。韩华之前为了拿到美国的补贴,宣布要在美国建设动力电池材料工厂,还表态 “优先满足美国市场需求”,结果直接惹恼了中国客户。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韩华在中国的电池材料订单占比超过 30%,这么一表态,不少中国企业开始转向和必和必拓、力拓这些澳洲企业合作。 相比之下,必和必拓从来没喊过 “优先服务某国” 的口号,反而在今年上半年和中国的赣锋锂业签了三年锂矿供应协议,同时又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合作开发西澳锂矿,这种 “两边都不得罪” 的平衡术,既保住了现有市场,又为未来留足了空间。 麦克尤恩提到 “这种情况并非首次出现”,也不是随口说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时,美苏也曾在石油资源上激烈博弈,当时不少石油巨头因为选边站陷入困境,而那些坚持 “多元供应” 的企业反而活了下来。 现在关键矿产的博弈,本质上和当年的石油博弈有相似之处 —— 都是资源主导权的争夺,但市场需求终究是全球化的,没人能完全切断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必和必拓显然吸取了历史经验,知道在这种博弈里,“秀肌肉” 是国家层面的事,企业要是跟着瞎起哄,最终只会吃亏。 关键矿产行业的特性也决定了 “多方合作” 是必然选择。比如锂矿的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必和必拓在西澳的锂矿项目投资超过 20 亿澳元,建设周期长达 5 年,要是只依赖一个市场,一旦这个市场需求波动,前期投入就可能打水漂。 而稀土的加工则高度依赖中国的技术,全球 80% 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都在中国,就算美国、澳洲能开采出稀土矿,最终还是得送到中国加工成高纯度产品。这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产业链格局,让任何国家都没法完全 “脱钩”,也让必和必拓的 “合作路线” 显得格外务实。 现在澳洲政府也在跟着必和必拓的思路走。澳洲资源部长马德琳・金今年多次表示,“澳洲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关键矿产合作应该基于市场需求,而非政治考量”,还推动澳洲矿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随着关键矿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可能还会升级,但必和必拓的思路已经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在全球化的产业链里,选边站从来都是 “吃力不讨好” 的事,只有坚持和各方保持合作,才能在博弈中保住自己的利益。 西方的“垄断式经营”时代,注定要一去不复返了。当中国在资源自主、货币结算、技术创新上一个个点亮技能树,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就必然会被重新书写。毕竟企业最终要的是利润,而不是跟着地缘政治的节奏 “秀肌肉”,这一点,必和必拓比韩华看得透彻多了。 信源:财新网

0 阅读:57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