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想要返回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在搞大清洗,此时回去,恐有生命之忧,望你慎重考虑!” 遵义会议后,李德逐渐离开了军事指挥的核心决策层,转而去了红军学校任教。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李德又在抗大任教。 之前李德是红军的核心军事指挥,现在却成了一个军事教官,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他很不适应。 另外,在延安期间,李德逐渐认识到,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或许不适用于中国,他曾对外国记者斯诺说过:“必须由中国人的心理和传统,由中国军事经验的特点来决定在一定情况下采用什么战术。” 在这种情况下,李德就萌生了去意。 1936年,红军和莫斯科恢复了无线电联系后,李德就多次去找张闻天,提出要返回苏联的请求。 但李德的前面几次请求,都被拒绝了。 1937年底,与李德相识的王明等人从苏联回延安以后,李德又去找了王明、张闻天,说他无法适应延安的生活,请求共产国际将他召回。 王明却告诉李德,现在苏联正在进行“大清洗”,如果现在回去,就会面临被流放、被枪杀的风险。 王明的原话是:“在苏联等待我们的,可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必须估计到可能被流放、甚至被枪杀。” 一直关心李德的毛主席,也担心苏联的肃反运动会给李德带来危险,就劝他:“苏联正在进行大清洗,现在回去恐有生命之忧,望你慎重考虑。” 王明和毛主席的话,让李德暂时打消了回苏联的念头,毕竟留在延安,最起码不会有生命危险。 1939年,周总理的手臂受了伤,需要去苏联治疗。 李德知道后,就想趁此机会返回苏联。 党中央对此并未拒绝。 不久,李德登上了飞机,和周总理一起去了苏联。 李德离开延安时,毛主席亲自去机场送行,还礼貌地祝愿他“一路平安”。 返回苏联后,李德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审查,由于积极承认错误,李德得以免除处分,之后,他被安排在出版部门工作。 苏联卫国战争中,李德还以红军军官的身份参战,战后继续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 晚年李德在民主德国定居。 在民主德国,李德担任过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并在1973年出版了回忆录《中国纪事》。 然而,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却对我党和大量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攻击和歪曲。 这一行为,也改变了他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