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于敏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氢弹爆炸成功,咱们买一只烤鸭庆祝庆祝吧!” 1961年,于敏接到了氢弹研制任务。 自那时起,于敏的名字便成了最高机密,从此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那段时间,于敏经常几个月不回家,甚至因为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于敏的身体逐渐消瘦变形。因为太久没回家,身体又变瘦了,有时候连孩子们都没有认出他。 一次,于敏回家,家中的小儿子看到他时,怯生生地问他:“叔叔,你找谁呀?” 小儿子的这番话,让于敏哭笑不得。 由于研制氢弹需要高度保密,于敏不能向妻子孙玉芹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 孙玉芹并不知道于敏在干什么工作。 但孙玉芹坚信,丈夫肯定在做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孙玉芹没有多问,她一个人就支撑起整个家,她不仅要带孩子、照顾老人,有时候大半夜了,还要独自拉板车搬家,甚至生孩子都是一个人去医院。 邻居们见状,经常在背地里闲言碎语,说一些“守活寡”以及孩子们“没有爸爸”之类的话。 孙玉芹对此只能默默承受。 她始终坚信,丈夫肯定是在干惊天动地的大事。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这天,于敏十分高兴,回到家后,他激动地对妻子孙玉芹说:“氢弹爆炸成功,咱们买一只烤鸭庆祝庆祝吧!” 孙玉芹不知道于敏是研制氢弹的大功臣,所以在听了于敏的话,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家庭生计:“哎呀,氢弹爆炸和你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咱们哪有钱买烤鸭。” 面对妻子的不解,于敏没有解释,而是默默地从衣服兜里掏出了一沓钱,放在了妻子面前。 这笔钱是国家给于敏的特批奖金,金额不少,整整有1000元,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五六年的工资。 于敏原以为能就此吃上烤鸭,谁知孙玉芹看到这笔巨款后,却开始盘算家里更紧要的开销:房租、孩子的学费和书本费、生活费、欠邻居的煤球钱。 最终,这笔钱被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孩子的学费和补贴家用。 那顿象征庆祝的烤鸭,于敏终究还是没有吃成。 但于敏也没有说什么,这些年,他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妻子和孩子们都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让他对家人怀有深深的愧疚。 只是出于保密需要,于敏不能将自己的贡献告诉家人。 直到1988年,于敏的身份才得以解密。 自1961年投身氢弹研究算起,于敏的真实身份已经保密了28年。 直到这一刻,孙玉芹和孩子们,这才知道于敏这些年在做什么,他们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2012年,孙玉芹病逝后,于敏曾用“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感激。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于敏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回到家中,对妻子说
寒星伴月念情长
2025-09-27 16:01:07
0
阅读:28